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435篇
理论方法论   203篇
综合类   2440篇
社会学   193篇
统计学   2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This article links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user involvement champion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to two examples in Dutch-speaking qualifying social work programmes: one from Belgium and one from the Netherlands. In both projects, a longer lasting cooperation with more marginalised service users was established. The Belgium project highlights social work lecturers and service users living in poverty, working in tandem to deliver a module to social work and socio-educational care work students. The example from the Netherlands involves young people from a homeless shelter as peer-researchers, working together with social work students.

Both projects, one focusing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on social work research, highlight striking similarities in the positives and challenges of working with service users including how this challenges both groups preconceptions of the other, deepens learning but also creates greater potential for confrontations which need to be managed creatively. The article also identifies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is to be effective including appropriate resourcing, training, facilitative skills and acknowledges that collaborations can be extremely fragile. However, such projects need further investment, experim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n an international scale to share learning and promote creative approach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of social work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2.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产物和物质载体。太行山红色文化囊括了革命先辈浴血前行的功绩,更有燕赵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抵抗的事迹见证。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内涵转变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气质,从多个方向,多个层次发掘和拓展大学生的红色人文主义精神,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3.
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通过精心选拔、搭建平台,挖掘典型、树立榜样,严把关口、择优发展,强强联合、多方合作等工作思路的创新,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4.
倡导平民慈善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赠基础上的社会救济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而言,现有的慈善捐赠水准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大力倡导平民百姓作为主体投身慈善事业。民众中蕴含着无尽的慈善资源,只要积极疏导,合理开发,中国的慈善事业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5.
荣辱观是中国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在社会转型期,随着青年社会作用和地位的凸显,他们既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又对荣辱观深入人心起着积极的示范效应;青年教育通过时积极价值观的选择,对消极价值观的遏制及其灵活多变的途径应成为有效进行荣辱观教育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56.
在党的治国理政战略中,党的政治生态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党的政治生态系统主要是指党内政治生态,其核心要义是指党的执政与领导、党员政治作风在长期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政治习性,它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平衡性、传导性与脆弱性等特性.当前党的政治生态整体态势良好,但部分地区、部分领域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构建党的优良政治生态是党治国理政的必然,需要制度、组织、价值整合联动、统筹推进.为此,要不断健全制度,强化制度落实,树立制度权威,形塑制度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组织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组织监督;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价值,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7.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误区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环境伦理学就其总体的理论性质来看,是一种自然中心论的理论倾向。它主张以"生物共同体"的整体稳定为其理论目的,以生态价值为其理论基础,以道义论为其理论根据。虽然其中不乏人本主义的呼声,但其理论不足却是显而易见的。其理论误区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错位的道德原则以及博爱主义的理论根据。我们只有认真地研究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抓住其理论不足,才能真正地认清其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58.
文章以新疆地区的汉族、维吾尔族和回族为对象,研究三个问题:一是这三个民族的工作相关文化价值观是否有显著差别;二是这三个民族的管理控制偏好是否有显著差别;三是这三个民族的工作相关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管理控制偏好。研究发现:就工作相关文化价值观来说,在个人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和雄心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就管理控制偏好来说,在分权、预算基础业绩评价和业绩基础财务报酬存在显著差异;在正规化和预算参与方面各民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定的工作相关文化价值观影响一定的管理控制偏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相关文化价值观都会影响所有的管理控制偏好。  相似文献   
159.
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实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以青 《文史哲》2005,2(4):102-108
出版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特殊行业。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与收藏,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与文人士绅的圈子,与普通大众无缘。中国出版业在近代完成了它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救国救民”的时代主题下,出版具有了传播西学、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特殊功能和社会价值。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全面推进,带来了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使出版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近代出版业对提高国民素质及文化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0.
《大西洋宪章》是二战期间英美两国首脑首次会晤最重要的成果,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英美两国政治同盟的形成,也对后来反法西斯大同盟和联合国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英美两国的战略处境不同,致使所抱的预期目标差距甚大。罗斯福的主要目标是想发表一个能阐述战争目的和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构想的联合宣言,而丘吉尔则期望通过会晤来解决英国当时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然而,作为求援者来参会的丘吉尔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罗斯福,二人会晤后所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也主要体现了罗斯福的思想和意志。重温这次英美首脑会晤以及《大西洋宪章》在战后所产生的作用,对当下中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