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5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1198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唐晓梅  杨戴云 《民族学刊》2018,9(3):25-30, 104-105
随着乡村“过疏化”蔓延,我国传统村落正在急剧消失。为应对这一危机,2012年国家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工程。黔东南作为我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虽然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已成共识,但在实现路径上地方政府与村民仍存分歧。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尊重村民生产生活需求;二要尊重传统村落生成规律;三要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四要保持传统村落的真实性;五要保持传统村落的延续性;六要挖掘传统村落的典型性。同时,应积极落实国家项目;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传统村落日常管理;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发展“农文旅”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92.
马天芳 《西北人口》2008,29(2):124-128
本文主要以湖北长阳县龙池村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刻解析生育文化发生变迁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运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家庭内部文化传承的内容、方式和方向的变化.从而揭示经济社会变迁和改革是促进传统生育文化逐渐走向现代生育文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3.
中华报派及其村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河北学刊》2001,21(3):80-83
中华报派是民国时期以米迪刚为首、以北京《中华报》为纽带 ,对乡村自治问题较早予以关注并系统思考的知识分子群体。192 4~ 192 5年间 ,它从儒家文化的视角大力阐扬村治 ,制定了一套以村治为核心的国家与社会建设方案。虽然它为此奔走呼号未得结果 ,并很快解体了 ,但其与后来村治派、乡建派一脉相承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循化县撒拉族村落的名称及含义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初步的分析 ,村落名称反映了一个社会群体的历史沿革、居处环境以及人文精神和美学追求。通过本文的探讨 ,祈望引起更多学者对撒拉族社会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95.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ition processes of the last two decades, far from being in harmony, clearly have a detrimental rather than an enriching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These processes will never become harmonised just by themselves in a natural fashion. The worst obstacle of a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is that the chief actors, such as the government, the market and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ociety. The Prince, the Merchant and the Citizen do not show the necessary commitment, competence and determination to create a new, effective type of partnership. This is a challenge which urgently demands answers on all levels of governance,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This must be done in the frames of local communities, and on the regional, the European and the global levels. Nearly twenty years after the political turnabout, Hungary now needs a new social contract and must lay down the ethical, political, institutional and 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for its twenty-first century democracy.
Ferenc MiszlivetzEmail:
  相似文献   
96.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显得日益重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切实维护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形式,了解宁德市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状况和司法审判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可以由地方政府、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规范集体成员资格认定的具体标准,同时加强对村规民约的指导、监督,强化司法救济,实现对妇女土地权益的最大限度保护。  相似文献   
97.
大学生村官是农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却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度不够、农村实践能力不足、传播意识淡薄、传播知识与传播技能欠缺等困境。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效果,必须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推动大学生村官的知与行的统一,加强他们对农村的认识,培养其传播意识以及提高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98.
论北京“城中村”改造——兼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北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这场由政府主导的乡村社会变革,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概括北京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基础上,对城中村改造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指出城中村改造周边地区可能面临更深的发展困境,应通过合作治理寻求解决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问题的治理之道。目前北京已经具备了实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基本条件,可以在市区政府是主导、乡村组织是枢纽、社区成员是核心、社会团体和社会单位(企业)是支撑、专业NGO是助推器的合作治理框架下,以生活设施改造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统筹兼顾尚待城市化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
《科学发展》2014,(3):30-36
改造"城中村",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盘活存量用地,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改善城乡形象、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上海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须加强领导,推进"城中村"改造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均衡各方利益,调动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三方的积极性;要摸清底数,对纳入全市统一改造计划内的"城中村"实行目录管理;要因地制宜,针对各个"城中村"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要突破创新,建立、健全支持"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体系;要营造氛围,形成有利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offers a theory of respectable business femininity. Respectable business femininity is theorized as a discursive and relational process that explains tensions women elite leaders experience at the nexus of being both One and Other and sometimes privileged, embedded notions of leadership as masculine and wider expectations of acceptable embodied femininity. Such tensions manifest through a disciplining of women leaders’ bodies and appearance by self‐and‐others, as a means of appraising women as credible elite leaders and respectable women. Through a qualitative study we show how, within sites of ambiguity, embodied leadership and subjectivities are both enabled and constrained. Accounts highlight how privilege is fluid and (de)stabilized in that it is conferred, contested and defended through women's bodies and appearance. We advance understandings of contemporary respectable femininity, privilege at work, and body work, and consider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women leaders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