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550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孔子鉴三代政治功过 ,察列国掌运优劣 ,慧眼独注于德刑问题 ,其治国方略 ,以德治著称。但孔子并未否定法治的意义 ,而是持德刑并施 ,德主刑辅 ,先德后刑 ,德本刑末的观点。孔子之所以重德治 ,是由于他注意到了在德礼教化和刑罚政令两种不同政治环境下 ,政治主客体的互动存在重大差别。诸如抚禁之别、恩威之别、堵疏之别、得失之别、内外之别、乐苦之别、爱憎之别等  相似文献   
82.
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标榜的“君子儒”形象在晚清张之洞这位封疆大吏、儒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表征,通观张之洞修身治国思想,可以从他的力辟公羊、调和汉宋、学兼中西、经世务实等方面得到佐证,他的学术宗旨和治世理念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而他本人,也应成为千百年来“内圣外王”的又一个大践行者。  相似文献   
83.
新闻传播既是一种文化传播,又是一种传播文化。在传统文化的负载和承传方面,它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使命,在新的文化形态建构中,它又是传统文化的折射和延伸。中国新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严重影响,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二律背反”现象。从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新闻传播,可以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诸子政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诸子的政治思想已相当杰出,而其中又以孔子为代表的“德治”,以荀子为代表的“礼治”和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治”最具有代表性。“德治”、“礼治”、“法治”各有侧重,各有优劣。对当时的政治乃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者相互独立、相互排斥,却又相互重叠、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85.
孔子思想中的"善",指好品德;孔子在人性方面的贡献之一就是极力地引人向善,其引人向善的特点是道德启示和礼的教化为主,否定批判为辅;孔子引人向善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家庭观、社会伦理观和政治观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6.
人格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其具体的内涵和修养的方法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论德性资源     
德性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在信念和内在准则而在人行为上的稳定体现,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资源,目前,德性相对匮乏,表现为德性稀缺。为确保社会德性资源的总体提升及供给与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应该而且必须尽快加强德性资源的培育。  相似文献   
88.
目的/意义 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规定和重要内容,也是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还是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理性选择。设计/方法 长期以来处于战略夹缝中的乡村治理存在效率与平等失衡、发展与稳定失序、生产要素流出与引进失谐、公共文化吐故纳新失语、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失效的多重困境。并且随着社会转型,乡村治理中出现乡村居民生存原子化碎片化、乡村组织形态软弱化涣散化、乡村治理制度内卷化悬浮化、生态环境污染叠加化扩散化的异化偏向。结论/发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及时总结、反思乡村治理中自上而下的下乡政策和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模式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及技治四治合一的最优型善治方案。  相似文献   
89.
《联邦党人文集》作为自由共和主义的传承之作,对古典共和主义理念做了几个方面的颠覆,即由直接民主、“忘我”的美德观置换为间接民主、“勿忘我”的美德观。在法律系统上也完成了由大陆法系向普通法系的转换。并由此在共和主义理念中增加了宪政品质。  相似文献   
90.
论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学术研究史上,当物理学、化学还存在于哲学襁褓时,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由于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研究总是因所占材料不同或所站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致对道德的本质属性问题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规范论”与“主体品性论”之争。实际上规范性与主体性是道德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两者的有机统一和有效结合才是道德本质得以充分体现的内在依据。“规范论”与“主体品性论”,各自强调一个方面而又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这不仅背离道德释义的初衷,而且不利于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