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31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2093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91.
This paper analyses variation between ‐ly and ‐ø in English dual form adverbs by examining conversational data from York, U.K.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the comparative method we assess the constraint ranking, significance and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xternal factors (age, sex, education level) and internal factors (lexical identity, function and mea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ly is dominant and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apparent time. However, cross‐tabulations with individual lexical items reveal that this correlation with speaker age is restricted to a single item–re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evidence from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e suggest that this does not reflect ongoing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adverb formation, but is the result of continuous renewal in the encoding of ‘intensity’. In contrast, separate analysis of the other adverbs shows that variation between ‐ly and zero is retained in part as a socio‐symbolic resource, in particular for marking less educated male speech. Underlying this social meaning however, is a linguistic constraint which operates across all speakers. The zero adverb encodes concrete, objective meaning–a tendency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650 years or more. This provides yet another exampl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variation and change.  相似文献   
892.
温州话动词重叠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州话里的动词重叠形式丰富,句法功能也相当复杂,能充当主语、谓语等各种成分.动词重叠式在紧缩句和话题句里出现频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口语色彩较浓和动作性强.重叠式多以肯定形式出现,也有少量的否定形式.动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也比较丰富,可以用作祈使、叙述、描写和说明.  相似文献   
893.
设计文件标准化能使产品的零件、部件实现系列化、通用化。它在整个生产活动中起到了技术纽带作用。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技术标准,从技术上把设计、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几个方面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保证整个生产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简述了设计文件标准化工作的分类、格式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894.
毛泽东在政论文写作中追求语言新颖活泼的生动美,炼词炼意的变化美,以喻明理的形象美,古色古香的典雅美,节奏有致的音乐美,表现了驾驭语言的娴熟技巧。  相似文献   
895.
两极扩位结构是扩大相关意象的两极距离,以形成审美张力的结构方式。其具体表现形态主要有形体两极扩位、色彩两极扩位、数量两极扩位、时空两极扩位。  相似文献   
896.
谈舟山传统民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舟山传统民居可分清代早期、中期与清末、民国两个时期,各有代表性建筑,其风格与大陆民居各有异同,这与舟山历史、经济及地理气候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897.
民居灵物作为原始宗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神人沟通交流之中介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 ;表现为以各种原始崇拜为主的原始宗教观念 ,内涵丰富 ,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原始的、多样的、融合的民居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898.
论建筑的艺术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是建筑师在掌握艺术媒介物质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建筑师在进行艺术设计与艺术构造时 ,应充分注意功能与审美的协调、契合民众审美情趣、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民族特色等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99.
探讨了矩阵的不变量、标准形及其在矩阵理论中的若干应用。  相似文献   
900.
In search of the intercultur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Fred E. Jand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Young Yun Kim, Becoming Intercultural: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ony Schirato and Susan Yel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Ron Scollon and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