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84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反致制度的本质看我国关于反致制度的取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致是国际私法上特有的制度,它包含三种类型,即直接反致、间接反致和转致.考察反致的本质一般涉及四个方面的量度:历史案例、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现实状况等,而其本质在这四个量度的综合作用下就表现为通过扩大本国法的适用范围来达到维护本国人的利益和本国的国家利益.此外,在国内外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反致制度的设置与否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赞成派和反对派.通过比较这两种观点来看,中国未来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设置这一制度,并且从反致的本质角度上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较之于其他表现"文革"题材的小说,<芙蓉镇>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更多地契合了民族、大众的审美趣味.小说借鉴了戏剧、戏曲等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在小说故事情节喜剧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小说环境舞台化.  相似文献   
993.
文章概要评介了胡正武近著<训诂阐微集>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评点了该书在训诂研究上的几个显著特点,着重评价了联绵词和"面缚"礼仪方面的探究等.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作家大"下乡"的时期,乡土作家蒋牧良用亲切的方言土语,质朴的民间歌谣,激活了湘中独特的风俗人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蒋牧良记录着湘中一段历史,历史也记录下了蒋牧良.  相似文献   
995.
王筠的《说文释例》一书 ,在阐述《说文解字》的编排说解体例的同时 ,探讨了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汉字的性质等问题 ,分析了汉字的结构条例和演进规律 ,这些都为汉语文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 ,在清代的《说文》四大家中 ,王筠对汉语文字学理论建构所作出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96.
运用词汇计量的方法 ,对《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草案 )》进行了全面的词次、词频统计 ,针对异形词的入选范围、正体词与异形词的确定标准、异形词规范的松紧度以及处在语言动态变化中的异形词所应采取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归纳出异形词规范应遵循三条原则 :俗成性、实用性、指导性  相似文献   
997.
汉字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从20世纪以来,这一传统受到冲击,汉字教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低效率之中。汉字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化与教育的普及问题,汉字识字教学的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汉字学本体理论建设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字学理论研究有了进展,这对汉字教学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以许慎《说文解字》为载体的"六书"理论自问世以来,研究已近两千年。纵观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分为创立期、中兴期、鼎盛期和新时期4个时期。这种分期主要着眼于各个时期独特的学术成就、独特的学术风气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整个研究展示了"六书"理论深厚的学术蕴涵、深广的普适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99.
“六书”造字规律实为传统理论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 :在传统美学中 ,“美”的造字及会意思维 ,本身便包含着以味为美的原始审美观基本特征 ,并沿此合乎逻辑地发展出以和为美的思想 ;“美与善同意”乃造字上同源、思维方式同构之故 ;“诗言志”按形声思维理解 ,不过是“诗”的误读或讹传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得益于形象思维 ;“道”及“意境说”则主要依据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1000.
试析福克纳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怪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技巧的创新性日益引起广大读者和批评家的兴趣。本文试图通过对福克纳小说中典型人物形象的简要分析 ,以期揭示其怪诞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