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3篇 |
免费 | 90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口学 | 41篇 |
丛书文集 | 139篇 |
理论方法论 | 145篇 |
综合类 | 780篇 |
社会学 | 3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站在全国文坛的制高点上俯瞰全国,陕西的文学成就可谓一山独尊。已经作古的,路遥、柳青、杜鹏程等,风头正健的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等,都引人注目。但陕西文学家的成名之作都不在陕西出版,陕西作家发表文学作品的主要阵地也不在陕西,出版与发表现状及其所滋生、寄生的现象决定了陕西文学作品出版的尴尬与徘徊、困窘与迷惘。陕西文学作品的出版之路何在?怎样才能让陕西文学作品的出版在全国独领风骚?本文试图结合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实际情况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2.
宋晓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77-81
海外华人的网络写作越来越普遍,大多以非功利的"民间"立场、"性灵性"写作特点与多元文化视角独树一帜。网名"寒胭"者写作中对家国文化传承、城市现代化进程、人性变异与现代人精神实质的追溯与揭示颇具代表性,其感伤情结、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体现于哀国、殇城、感人、忧世四个方面。此类写作的意义在于,当一个民族身为"弱国"的历史未过百年,被强势文化浸濡的现状尚在延续,物质的发展建构在一定道德文明代价的付出之上,而多数人已在现代化进程中麻痹自满时,作为愈是远离而乡情愈重的海外儿女,他们的民族危机意识对"人的存在"与"现代化"真正涵义的质询与考辨,无论是对于祖国民族道德传承,还是精神物质文明建构,均有着弥足轻重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杨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119-122
为促进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湖南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湖南省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年龄结构出现年龄越大而人数越多的现象,大多数的运动员缺乏系统和长期的专项训练;从事健美操训练的运动员性别比例不协调;运动员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社会因素、教练员因素和竞赛体制等因素是影响湖南省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需要,是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从青年教师与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与制度约束的关系,以及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等方面提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5.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工作重心转移,
方法手段单一且落后,教师人格养成的后现代嬗变,市场本位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地位嬗变。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就必
须进行观念创新,以高校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内容,充分占领网络制高点,注重实效,以机制构建和路
径创新为核心,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46.
诸桂英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8(6)
随着我国干部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青年干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组织、个人以及家庭生活。适度的心理压力能够引起青年干部积极的反应,压力过度或对压力处理不当,则可能引起青年干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对此,高校青年干部要加强对心理压力的认识,积极应对;高校组织也应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降低青年干部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47.
社会改造思想是毛泽东早期社会理想中最突出的部分,集中反映了青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对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青年毛泽东逐步形成了其早期独具特色的"新社会"理想,包括"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新国民"理想;从"民众联合"到"俄式道路"的"新制度"理想;改造教育、重建家庭、改良风俗的"新生活"理想等内容。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社会改造理想的探索,毛泽东不仅最终实现了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构筑了其早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维度,成为毛泽东一生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8.
49.
Marcus Herz 《Identities: Global Studies in Culture and Power》2019,26(4):431-449
A debate on masculinity and immigration rose across Europe in 2015 after an incident with sexual harassments taking place in Cologne, Germany. The incident refuelled a debate positioning unaccompanied young men as a possible threa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research project where we during this time ethnographically followed 20 young men, having arrived in Sweden as ‘unaccompanied’ minors. The aim is to examine how the young men themselves talk about, reflect on and negotiate masculinity and gender during this period.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masculinity cannot be approached as something stable easily being inherited or transferred from one’s origins. One difference for ‘unaccompanied’ young men is how conflicts or tensions emerging in relation to issues of gender and masculinity tend to be interpreted differently, and publicly, putting the young men in a ‘gendered situation of questioning’. 相似文献
50.
Rachel M. Schmitz Kimberly A. Tyler Brandon Andrew Robinson 《Journal of gay & lesbian social services》2019,31(2):242-265
Understanding why socially marginalized individuals, such as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and/or queer (LGBTQ+) people,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can improve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s, as well as social services and policies. In providing a participant-centered foundation, we interviewed 65 LGBTQ+ young adults and asked “Why are certain LGBTQ+ young adults motivated to engage in qualitative social science studies?” Many LGBTQ+ young people said they were committed to enacting social change and promoting advocacy. Participants also highlighted suppor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Finally, LGBTQ?+ participants engaged with research to in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ir identity development processes. These findings can facilitate access to socially vulnerable and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through a methodological focus on participant benefi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