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幼新 《社会福利》2006,(2):55-56
据美联社目前报道,2004年,日本老年犯人有7381名,超过全国犯人总数的11%,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近60%。据报道,在过去10年里,日本监狱里超过60岁的犯人数量增加了两倍,估计还会进一步增加。这些老龄犯人中一半以上是初犯。而在美国,55岁以上的犯人只占全国犯人总数的3%。  相似文献   
2.
3.
徐珏 《社会工作》2010,(23):37-39
小方是社工的观护对象,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抢劫中被公安机关逮捕的,鉴于他犯案时未满18周岁,又是初犯,家长也积极地配合检察机关的工作,检察官见他符合观护条件,  相似文献   
4.
刘缨 《学术论坛》2004,3(3):157-160
"严打"政策是否正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刑法学根据。把从重打击的刑法学根据归结于治安形势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理由并不充分。治安形势真正影响的是人身危险性中的初犯可能,依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故而要从重打击。从快打击的刑法学根据在于它有利于实现刑罚公正,有利于实现刑罚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田立文 《中州学刊》2008,2(1):116-118
假释适用条件是假释制度的核心.我国应取消《刑法》第81条第二款关于假释适用对象的限制,对累犯及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犯罪设计更加合理的假释适用条件;区分初犯、再犯、故意犯、过失犯等情形,科学设定假释适用的时间条件;通过设计科学而易操作的评价标准、严格的评价程序等,建立科学的再犯预测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身危险性源于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后进入刑法学领域,在刑法学领域对人身危险性内涵的理解应该立足于定罪量刑。同时在评价人身危险性时,也要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评价相区别,既要避免将二者混同,又要避免重复评价。最后,强调人身危险性的作用并不必然地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