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沛鸿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作为全国教育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 ,对中国近代教育家雷沛鸿的高教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现实延伸 ,达到了对高教的现实模式进行系统扬弃 ,对其逻辑模式进行全面探索的目的。全书立意宏大 ,开掘精深 ,是一部颇为成功的学术力作。该书特点主要是 :内容全面 ,概括精当 ;分析透彻 ,创获良多 ;运用比较法 ,突出了雷氏思想的特色 ;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学术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女人香     
今天的女性在优雅和温婉之外,无不提到"知性"二字。这似乎是对过去不受传统约束和所谓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反弹,"知性"的介入对女性而言是一种更高的要求,更理性,更有着从情感进入思想,对女性"宏大叙事"的诉求。到处充斥着"知性女人"的标签,它意味着这样的女性不单事业有成,创意丰富,同时又不失女人味。在男人主导的社会里她们善于分庭抗礼,独立自强,但为了抵消在这个社会中四处弥漫着的"竞争硝烟",她们又能够如鲜花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要回顾《格斯尔》学术史基础上,认为《格斯尔》研究虽然历经300年,但有个现象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知,那就是蒙古语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总体《格斯尔》传统。事实上,各地区各部落《格斯尔》传统都是真实局部的多样化存在,各有各的微型构造,在一些特定社区经历着不尽相同的流变,保持着本土底色和不拘一格的生命活力,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前《格斯尔》研究中,亟需引入"内部知识"学术视角,把研究旨趣从《格斯尔》宏大框架的描述转向微型构造的阐发,揭示《格斯尔》本土活态传统,并借助个案高度类化功能,对《格斯尔》总体状况做出真实的描述与阐释,以破解《格斯尔》到底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这一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4.
在一系列颂扬与粉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十七年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落后"农民人物形象图谱,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在表层叙事结构中自然地链接成一条"抵抗点"的序列。从"十七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中分别选取《前途似锦》中的"闹退社"农民梁槐与《生死疲劳》中的"单干户"蓝脸为考察分析的中心,从分析人物形象特征入手,展示出在不同权力话语的介入下"落后"农民形象的建构过程与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宏大叙事产生了报告文学的复兴和繁荣的错觉。这缘于报告文学作家怀有的"史诗"情结,力图以史家博大深远的眼光对某一重大题材进行全景式的、纵深式的把握,以及对轰动效应的追求,这也导致报告文学作家"自我"的失落。而他们与杂志主编的合谋,各种奖项对长篇报告文学的推崇与厚爱也与此不无干系。虽然报告文学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但报告文学的复兴在明天,这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红色文艺作品不仅仅是因叙述革命历史而具有了自身的特质,它更为重要的功能在于以革命为意义元点而对历史生活进行文本化的组织与叙述.革命在红色文艺作品的叙事中不仅组织着叙述对象的个体人生意义,同时也组织着有关历史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7.
方汉文 《中州学刊》2005,(5):188-192
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与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重要趋势,它既表现于古典文学的通俗阐释与改编中,也表现于经典的学术研究领域.这种现象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产物.西方古典文学研究是后现代研究的重要阵地,在运用结构主义等观念方面成绩卓著;同时也应看到,后现代主义研究中仍然存在后殖民心态与文化帝国观念,福柯等人的观念实质上依然是重蹈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吸收多元化观念与方法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8.
人性的理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站在人性的立场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在价值进行审视。作者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强调人的社会性,其典型人物是“向上爬”的人,在社会的等级秩序中从低级层次(或底层)向高级层次(或上层)攀爬。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可以分为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三种类型。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关注民族国家的独立平等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决策对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新写实小说变国家本位为个人本位,从社会立场向个人立场转型,关注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的不同命运。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怀则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本文借对三大类型的分析,确认社会发展对现实主义小说的直接影响,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还看到人性内涵的日益丰富和提升具有衍生现实主义小说多种类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状态”与历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启能 《东岳论丛》2004,25(2):6-11
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 ,一般可分为两种 ,即阶段说和反省说。两者不能截然分开。阶段说强调 :“后现代”是“现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 (后工业时代、信息社会等等 ) ,后现代主义是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而应运而生的理论。反省说强调 :后现代主义根本是为了批判当代西方的发达社会 ,特别是它的文化状态 ,以及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西方的认知范式和理论概念的反省和批判。在众多后现代主义学者中 ,法国学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论对历史学的挑战最为明显 ,因为他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的“宏大叙述”已失去可信性 ,出现了“后现代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历史学的“元叙述”发生了危机 ,亦即有关完整的历史概念的说明、完整的历史知识都发生了危机。历史研究出现了“原子化”、“微观化”等变化。“后现代状态”论以及一般后现代主义的启示之一是 ,西方长期形成的历史一线进步的普遍观念和西方中心论遭到了极大冲击。西方学界的风向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任务,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积极进行了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