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在唐人咏画的诗歌中,对马、鹰、松等绘画作品表现出特别的感情.一方面,这是盛及唐代的养马乘骑及蓄养鹰犬之风的反映.另一方面,盛唐人从骏马和苍鹰的文化蕴涵中发现了最适于他们抒发激越情感的内客.他们常借助咏叹画家的鹰、马作品,歌唱自己的宏伟理想,展示自己的豪迈胸怀.而中晚唐诗人咏画松的热情更高一些,他们已不再局限于盛唐时期注重对画面中松树的各式逼真形态的摹写,太多都是寄意于画外,从松树的画中形态联想到其画外精神,将画松的文化蕴涵与士子们的人格品性相照应.唐人的这些咏画诗篇,既反映了当时画界的繁盛状况,也借以展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这种寄托不仅是承继发扬了我国长期以来赋予在马、鹰、松等物象上的文化蕴涵,更主要的是透过不同时期诗人的吟咏爱好及审美取向,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士人的精神崇尚.  相似文献   
2.
《领导之友》2013,(5):F0002-F0002,F0003,F0004
赵贵德,满族,1937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第三任美协主席。擅长画马,以马为载体的中国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大展并获奖。赵贵德笔下的马已完全超越了马的本身,既不完全像马,又完全不是马,已幻化成为人们理想中的神灵和精神图腾。他书体酣畅、铜彩斑斓的飞黄神骥,具有鲜明个  相似文献   
3.
屈钧画马     
武天合 《中华魂》2010,(10):F0003-F0003
在中国画坛上,由于马与人在生产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缘由,加之以马为题材的诗词文章处处可见,画马便成为一种时尚。清代的画家郎世宁画的马曾风靡世界,近代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也成为世间珍品。  相似文献   
4.
《炎黄世界》2013,(2):19-19
1937年,江苏太仓人陈汝言被淞沪炮声所迫,流亡到了山城重庆。他看到沙坪坝高等学府林立,学生万千,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便决心开一家好书店及出版社。但他没有开办经费,当时那些支持他开书店的知名教授均度日维艰,爱莫能助。多亏江苏老乡李公朴给他出了个点子: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画一匹马就是500元。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写马     
万志远 《社区》2014,(23):9-9
《聊斋》故事,用马的地方颇多。古代,马就如今天的奥迪、奔驰,既是代步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我无法统计蒲氏在《聊斋》故事里共使用了多少匹名马良驹。而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匹马。一是《考城隍》里的白颠马;二是能记得前世“三生”的刘孝廉,第一世身化为马;三是蒲氏精心刻画的《画马》。  相似文献   
6.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09,(10):28-29
故事斋"马虎"的故事"马虎"是指人办事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这一词的由来据说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7.
古典马     
正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就在大量岩画中有马的形象;殷商餐臀青铜器上复杂的动物纹饰中,马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秦汉时期的壁画、石刻上的马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时期的马的创作以摹仿自然为主,造型从粗朴稚拙逐渐走向简洁概括,艺术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魏晋南北朝时,鞍马画有了极大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鞍马画作越来越多,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都是当时鞍马画的代表。顾恺之善画人,亦善画马,《洛神赋图》中那些姿态各异、或行或止的马,造型准确,描摹生动,就连难度很大的四足仰天嬉戏的马,  相似文献   
8.
徐悲鸿画马     
康代 《山西老年》2012,(2):26-26
徐悲鸿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画家,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幼年随父学画,后赴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精研素描与油画,并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观摩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他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捕。  相似文献   
9.
杨吉生 《社区》2011,(29):1-1
国画大师齐白石,画艺精湛,与张大千齐名,素有“南张北齐”之说。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两绝。  相似文献   
10.
分析蒲松龄短篇小说《画马》的象征系统,并将其与蒲松龄《族谱序》史实进行比较,可以断定蒲松龄族属为蒙古族,《画马》所表现的主题是民族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