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迁徙自由的权利是基于人类固有尊严而应为人人所享有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依据的中国户籍制度在事实上将这项权利取消了。这种户籍管理制度所产生的不公平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容小视,所以当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确认并设立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2.
南北战争后,美国南部长期面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贫困、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等三农问题。上述问题与南部的种族问题相互交织,加剧了南部社会的落后与黑暗。这其中,南部黑人受害最为深重,他们被迫大规模迁徙到美国其他地区。20世纪美国有两次黑人大迁徙的高潮,到20世纪70年代有600多万南部黑人迁徙。美国南部的三农问题是黑人大迁徙的经济原因,但黑人大迁徙又反过来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迁徙自由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普遍选择的就近半城市化路径中,人口迁徙具有可逆性:一是从城市回流到农村的可逆性,二是从大城市回流到中小城市的可逆性。这两种可逆性勾勒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去城市两极分化”机制:类贫民窟作为物理载体仍然会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但在可逆过程中,它并不会形成一个刚性的城市社会贫民阶层,进而这种可逆性成为城市社会两极分化结构中的弹性要素;特大城市也会产生,但在可逆的过程中,作为纯资源接受者的中小城市将获得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的契机,从而这种可逆性也构成了城市体系两极分化结构中的弹性要素。  相似文献   
4.
冬天来临时,人们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黑熊养肥了膘躲到洞里去冬眠,松鼠提前储备好了过冬的食物,燕子在秋天就迁徙到了温暖的南方。那么,小小的昆虫是如何应对寒冷的冬天的呢?大部分昆虫会留在原地过冬,不吃不动,就像睡着了一样,这种现象称为"越冬"。实际上,不吃不动只是表象,昆虫在越冬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它们在生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来应对严寒带来的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5.
云南的纺织历史悠久,因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很多民族保留了传统的纺织技艺,而景颇族的织锦以严谨细致的织工、庄重大气的配色、内涵丰富的花纹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景颇族作为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景颇服饰作为景颇文化的表象,就在传统与现状的交织中变幻着模样。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景颇服饰的历史变迁,试图对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新变化做出艺术人类学视野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当代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移民搬迁的选址、批次及数量进行调研和统计的基础上,对塔吉克阿巴提镇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试图将塔吉克人搬迁后的生活场景给予客观描述,从而理解其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后,生活文化方面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7.
伴随国家城镇化发展,现代工业化进步,劳动力逐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至今,劳动力发展方向逐渐变化,长期形成的稳定劳动力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变更,劳动力发展专一性在市场发展新形势下出现转移,为劳动力发展拓宽全新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城镇建设发展与市场劳动力分配带来多方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现代劳动力迁徙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劳动力市场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居住在北极环境的因纽特人需要面对严寒、冰雪、极昼和极夜、生物生产力低等压力.因纽特人通过衣服、房屋和生理反应适应严寒气候;通过掌握丰富的关于冰雪、天气预报、动物迁徙的知识以及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适应冰雪环境;通过举行宗教仪式来减轻人们在极昼和极夜的精神压力;通过灵活的社会组织和扩大社会网络来适应生物生产力低,保障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9.
沈琛 《国学学刊》2023,(2):17-34+139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渐次占据河陇地区。虽然吐蕃占领时间不过百年,却使河陇大部由文化荟萃之区变为“左衽”之地,在民族与文化上均呈现出“吐蕃化”的趋向。本文通过对汉藏文史料的梳理,发现民族迁徙是吐蕃对河陇占领区的核心策略之一,吐蕃一方面将敦煌以外的河陇诸州城居人口迁徙到吐蕃东境,另一方面将吐蕃境内的吐蕃、退浑、苏毗、党项诸羌以及焉耆的龙家等族陆续迁入河陇,并将许多河陇州城作为军队驻扎和殖民场所,由此造成了河陇与吐蕃东境民族结构的重大改变。民族结构改变进一步导致了文化面貌的改变,藏语取代汉语成为各族的通用语,佛教寺院和佛教徒受到吐蕃保护,佛教由此成为维系蕃汉各族的文化纽带。不同于河陇其他城市,受到保护的敦煌成为河西唯一的汉文化中心。鄯、廓、河州等河湟地区由于蕃汉移民的汇入和吐蕃的支持,成为汉藏文化交汇的中心,孕育了灿烂的佛教文化,成为后吐蕃时代藏地佛法复兴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关勇 《回族研究》2024,(1):63-72
气候条件是自然环境中影响人类社会的重要且活跃之因素,它能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良窳不一的影响。12世纪初期,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日趋恶化,白山黑水间的生女真不甘囿于一隅,在受到恶劣气候环境持续侵袭之际迅速勃兴并荡辽戡宋,大大拓宽了女真的活动范围。有金一代,寒冷与干旱气候的交织迭起成为掣肘金朝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气候环境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合力推动下,金代女真人于太宗、海陵王、宣宗时期相继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南迁。金朝有着辽阔的统治疆域,且不同地区间的气候环境有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这为其政权的赓续及战略的南移提供了可供缓冲的时空场域。金朝组织或准许下的历次女真南迁浪潮不仅是为了绵延国祚或强化统治,同时也是女真主动应对气候环境变迁的调适措施与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