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6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65篇 |
人才学 | 9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64篇 |
理论方法论 | 38篇 |
综合类 | 379篇 |
社会学 | 54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郝天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2):67-69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佑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人兴起,其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诗坛上一个相对寂寞的阶段。在这一过渡时期内诸多中小作家在诗歌创作上承继苏黄遗韵,而又不断创新,开启中兴风骚,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并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呈现了一种整体过渡现象。 相似文献
133.
程维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86-90
《诗经》中有许多方位词,包含着先民的集体心理。在先民思维中,“东”与太阳、动态、爱情等联系在一起;“南”则与长养、男性、尊贵等联系在一起;“北”则与阴冷、水、忧伤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4.
《中州学刊》2010年1期发表的常法亮《开元天宝间王维行迹考》一文,由于作者不谙唐代的有关典章制度,以及存在着文献学功底欠缺、想当然下结论、没有读懂原诗等多方面的弊端,因而所分析的王维入蜀游、知南选、受制出使南阳等开元天宝间的行迹,全为错误。文章就该文的这些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评析,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135.
善于抱团的温州人将零星闲散的民间资本集聚起来.集聚起来的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典型的普特南矛盾: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民间资本集聚网络因提高信息的对称性而降低道德风险进而有利于民间资本的聚集、有助于信息传播并可能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但其单一的逐利性目的加大了民间资本与公共资本的协调难度,使得民间资本所追求的目的与政府经济发展的目标相抵触,损害区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而有碍经济增长.因此,为降低及消除这种负面影响,我国应建立各类资本的协调机制,规范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行为,此外,还应制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6.
论明清江南婚嫁论财风尚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过渡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婚姻观念也因之发生嬗变。此种现象在江南地区尤其明显。婚嫁论财风尚的流衍与扩布,便是此种社会变革在婚姻领域内的反映。文章厘清了明中期至清代的江南区域婚嫁论财风尚的变迁轨迹;指出此风尚的产生除了经济因素是其根本动因外,江南社会传统的奢靡之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江南士大夫在婚礼消费上树异于人,富商大贾则求同于人,而普通民众则盲目模仿从众等等,也是婚嫁论财风尚积淀生成的社会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7.
“事实”与“价值”的二分虽业已成为现代西方道德哲学一个很重要的教条,甚至构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根本前提,但是这种彻底割裂、极端二分以致二者紧张对峙的做法却不断遭到质疑与反驳.比如普特南就立足于实用主义转向后的基本立场,从认识论、伦理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对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予以了激烈的批判.在认识论层面,普特南通过批判古典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事实观念从而瓦解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认知基础;在伦理学层面,其通过对“混杂的”伦理概念的阐扬从而显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缠结;在科学哲学层面,其通过消解科学和伦理学之间的紧张从而揭明科学并非价值无涉,价值判断对于科学实践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