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15篇
  免费   2391篇
  国内免费   583篇
管理学   11971篇
劳动科学   644篇
民族学   1891篇
人才学   2226篇
人口学   1068篇
丛书文集   22254篇
理论方法论   4631篇
综合类   45837篇
社会学   8369篇
统计学   2498篇
  2024年   822篇
  2023年   2690篇
  2022年   2225篇
  2021年   1629篇
  2020年   1626篇
  2019年   1921篇
  2018年   904篇
  2017年   1573篇
  2016年   1906篇
  2015年   2906篇
  2014年   6280篇
  2013年   4926篇
  2012年   6041篇
  2011年   8152篇
  2010年   6955篇
  2009年   6819篇
  2008年   7637篇
  2007年   5422篇
  2006年   5633篇
  2005年   4840篇
  2004年   3936篇
  2003年   4242篇
  2002年   3875篇
  2001年   3079篇
  2000年   2148篇
  1999年   1006篇
  1998年   549篇
  1997年   450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前,"90后"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现存的思想问题主要包括:思想的自我性与经济生活的依赖性;心态开放却心理脆弱;"网络化"交际及"冷漠化"情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过分溺爱以及自身的虚荣和任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形势,从教育主体、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这三个主要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2.
73.
74.
"国粹主义"词语的使用,虽然是从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流行,但其思潮的萌芽要追溯到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和他的师长贺茂真渊,甚至更早。贺茂真渊以及他的弟子,特别推崇日本的固有精神,初步确立了日本民族国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日本"国粹主义"思潮开始萌芽。江户时代以后日本进入明治时代,日本实施了"脱亚入欧"政策,全面实行西化,在明治维新前期就掀起了一场文明开化运动,于是,反对盲目欧化的"国粹派"出现,明治二十年代以后,"国粹主义"抵抗当时日本的全盘西化,抵御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的侵蚀,保持日本应有"国粹"的"国粹主义"思想的哲学思潮,逐渐成为当时日本的主流哲学思潮之一,到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国粹主义"成为其自身演化的关节点,而当今社会,"国粹主义"又演化成为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76.
庞丽 《领导科学》2020,(5):13-16
挂职干部容易因为"交差""度假""镀金""过客"等不良心理而人在心不在。立足行为视角分析不难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多数挂职干部角色融入受阻、重新开头迟缓、短期目标缺失、责任压力不足。"5分钟思维"所强调的最初"5分钟"的专注与投入对改变这种状况有所启示。具体而言,想要改变挂职不"挂心"的状态,则应以"短"定位、以"责"定性、以"效"定心、以"欲"定向。  相似文献   
77.
78.
79.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因其对《波茨坦公告》的错误解读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认为日本战败是"有条件投降"。尽管《波茨坦公告》是在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在当时代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无疑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虽然战后美国放宽了对日本的处置条件,最终导致惩治日本的不彻底,但不彻底不等于不惩处,不承认也不等于不存在,历史事实不容颠倒,  相似文献   
80.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时期,关于“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显得更加有意义。“风险社会”的个性化,要求我们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具体分析风险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对认识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