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罗文敏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1):106-111
《堂吉诃德》是一部后现代性很强的小说,其后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其戏拟手法所带来的解构重构性。从文本写作角度看出,《堂吉诃德》的滑稽模仿即“戏拟”,既有对原骑士小说模式的变化、颠覆与解构,也有对原骑士小说模式的参照、继承与重构。正由于其解构重构所形成的文本间性,才使得文本在流传的过程中诱惑力激增。其解构重构主要表现在文本互涉(互文)、讥讽嘲弄、曲置对衬、聚集困境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巴洛克式寓意写作风格对《堂吉诃德》文体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塞万提斯选择游侠骑士作为堂吉诃德自由冒险的角色扮演对象,寄托了个人价值探寻的寓意。按照现代的说法,堂吉诃德的冒险故事首先关乎基督教信仰消退情况下重构人类共同体理想的渴望。而选择游侠骑士作为此种共同体理想的实践者,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塞万提斯对人类组织结构中暴力法则的关切。堂吉诃德尽管志向远大,但他的理想实践实际上不过是个体幻想机制充分取代现实逻辑的后果,这显示了塞万提斯对于个人自由实践之虚无本质的体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别对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性格进行分析,发现了堂吉诃德性格的冲突性和二重性;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综合比较得出两者以对理想的坚定为共同点,而以堂吉诃德的怪诞不经、鲁莽冲撞与哈姆雷特的郁郁寡欢、步步延宕为不同点。从两个不同的人物身上看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不同国家,不同作家的不同影响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王向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2):7-13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小说以一个没落的乡绅堂吉诃德和邻居桑丘的充侠游走,嘲笑了以昨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和用今天的头脑做明天的事的诸多错讹.在叙述方法上,如黑格尔所首评的以不变的主角在游走中随境遇之变而结构情节;在风格上庄谐互渗,虚实相生,亦幻亦真,展现了如海涅所综括的“堂吉诃德主义”中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成为世界文学中公认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堂吉诃德和阿Q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是两个具有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典型形象。虽然他们在阶级出身、生存环境、社会地位、思想观念、教育程度、人生经历、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在意识、语言、行为、命运、性格及其美学内蕴等方面又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对堂吉诃德和阿Q形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了塞万提斯对鲁迅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受到了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影响,而其中的人物形象阿Q与堂吉诃德被认为具有精神上的相通性。本文拟从作者创作、人物形象内涵等方面入手,对目前评论界关于二者比较研究存在的误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不仅是从心理的角度对人类的一次巨大的突破,更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开花结果。基于这一学说,许多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有了科学依据,而此后的一些文学家则有意识的运用这一学说,在塑造人物时,深入到人物心灵之中,挖掘其中的激情。本文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出发,论述了精神分析学说与茨威格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分析文学的关系;弗洛伊德本我理论与堂吉诃德矛盾的悲喜剧命运的关联;潜意识理论与现代派戏剧的兴起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此来表达本文的主题:精神分析与文学的关系,乃是这种科学促使人们意识到、并去自觉地探索心灵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20.
文学即是人学,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的命运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蒙昧的人类之初与天地自然的抗争,到意识形态形成时期与社会政治的抗争;从古希腊俄狄浦斯的神谕之下不可避免的杀父娶母,到哈姆雷特自我心理斗争的复仇始末;从堂吉诃德的盲目理想主义的骑士精神,到鲁滨逊机智与理性的冒险精神:这些无不是对命运的态度和反映。从这些与命运抗争者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从对命运的恐惧、抗争,到对命运的彻底摆脱,从而把握控制自己的命运。在西方文学的漫漫长路上,一大批的作家正向我们奏响了人类在发展道路上的命运交响曲,神谕也罢,信念也好,在曲子中只不过是一些零散的音符,而作家们要表现的却是一个充满激情、斗志,富于人情、人性,却又复杂多变、亦真亦幻的宏篇乐章。本文将就西方文学中的几部重要作品——古希腊文学、《哈姆雷特》、《堂吉诃德》、《鲁滨逊飘流记》进行分析,通过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来反映的西方文学的命运主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