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5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88篇 |
人才学 | 26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35篇 |
理论方法论 | 71篇 |
综合类 | 2078篇 |
社会学 | 126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81篇 |
2011年 | 215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陕北方言中的合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刚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103-104
陕北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这成为它词汇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据调查,陕北方言中可录出十四个合音词,按合成情况分为四类。这些合音词在声、韵、调的组合等方面有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2.
近代汉语词语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兴宙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1):99-102
本文以现代青海方言话的语料为依据 ,考释了近代汉语中一些常见词语的意义 ,以期为近代汉语专门词典及大型词典的编纂与完善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93.
郑剑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3):10-12
本文描述西昌方言中“X把Y”格式,指出该格式是表数量结构,分析X、Y的构成,并根据“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认为“把”是一个表示主观情态“量少”的“量度助词”。 相似文献
994.
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影响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琍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132-137
壮语对广西各汉语方言影响的特点上呈现出影响的时代性和局部性,对语音、词汇、语法的影响表现为词汇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些影响也表现出方言间和地区间的不平衡。壮语对各汉语方言产生影响的原因则跟壮族在广西的发展、壮汉两民族的交往历史、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语言间的相互交融、共同的地域文化、壮汉两民族长久以来的和睦相处等都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95.
韩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588-589
"得"在彭泽方言中有多种用法和丰富语义."得"做动词时基础义为"获得",后接名词性、动词性短语和兼语短语,"得"做"感激"之义时只限于固定结构"得于";"得"做助词时结构为"动+得",表结果和祈使;"得"做助动词时,表可能. 相似文献
996.
从重庆方言俚俗语看俚俗语与地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月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46-150
俚俗语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既是地方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本文主要以重庆方言俚俗语为例,从方言文化、地理文化、人文文化三方面论述了俚俗语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语言学方法与陕北民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歌词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推进陕北民歌研究。从方言地理学角度考察,陕北方言分区与陕北民歌色彩区划基本对应;语言考释能揭示出陕北民歌形成、发展的历史线索;陕北方言的特征分析是深层把握陕北民歌艺术特质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998.
文水方言百年来在音韵结构上的变动主要是元音的高化.从表现形式看,文水方言元音的高化,可以分为高化和高化后的继续高化,继续高化表现为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和后高元音的裂化. 相似文献
999.
梁彤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9,(1):133-134
ia^53是平凉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第三人称代词,本文首先对ia的起源进行探索,指出ia由“人家”发展而来,并区别了与“人家”的不同之处;其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ia所形成的心理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出地域历史、文化、风俗对于语言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江西省武宁话知系三等韵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赣方言中,幕阜山武宁话较为特殊,其知系三等韵今读都有[i]介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