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5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72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进入新时代以来,同江市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本地区发展实际和民族工作特点,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面临着人口外流、相关理论知识欠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对此,同江市需要从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现代化建设、继续扎实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积极借助黑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教育实践基地的力量、制定动态边民管理政策等方面着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112.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21,12(2):1-8, 9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铸牢这一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注意的内容主要为形势教育、基本国情教育与历史教育。发挥好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明确谁负责、谁来抓和如何落实,也需要建立开展这一教育的制度及采取必要的措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融入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同时也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展开。  相似文献   
113.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民族团结工作经验,围绕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理论。新时代民族团结理论是一个立意高远、观点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主要由地位论、基础论、目标论、方法论、途径论和保障论六大内容构成,准确把握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家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从物质与精神同措并举做好人的工作的方法途径以及坚持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政治、制度、法治的保障措施,具有严密的内在发展逻辑,坚定的人民立场,鲜明的实践品格,通俗的话语范式等显著特征,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4.
马喜梅 《民族学刊》2023,14(1):59-67, 1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是其题中应有之意。乡村文化振兴要以增强“五个认同”为关键,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深化“四个共同”教育为着力点,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目标,尽快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当中。通过各级乡村振兴规划的增补修订、乡村社区文化的重新营造和乡村文化教育内容的优化提升,切实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5.
王岚  陈敏 《民族学刊》2023,14(2):16-22, 152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征程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推动民族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必须牢牢抓住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一方面应通过坚持思想文化引领、拓宽宣传教育渠道、营造浓郁氛围、借力传统文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等措施,引导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实现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以生态优先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6.
白科  周健 《民族学刊》2023,14(2):23-31, 15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遵循。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路径进行了PEST与SWOT分析,并构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PEST-SWOT模型,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区域经济,奠定不同民族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引导社会发展,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舆论导向;促进创新驱动,建立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体系。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构建、发展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宏观生态,也有利于营造、巩固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区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117.
西部大开发实施二十余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历经了以“筑基架梁”为特征的体系构建阶段,以“包容普惠”为特征的持续推进阶段和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深入发展阶段,实施重心已从“有没有”“均不均”向“优不优”转变。将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置于充分不充分、均衡不均衡、满意不满意三重维度中加以审视发现: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差异呈现σ收敛态势,但仍面临不充分、不均衡、满意度低等诸多挑战。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推进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评判标准,诉诸基本公共服务由效率优位向质量优位转变,良性驱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8.
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要求下,本文从纪录片、电视新闻、新媒体视听三个角度,探析河北省纪实影像作品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纪录片要深入挖掘河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题材,不断拓展新选题新内容,推出更多扛鼎之作;电视新闻要加强引导,既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各民族交融汇聚、和谐发展的历史影像,又要做好“红色文化”宣传中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各民族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报道,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新媒体视听作品,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发挥贴近性、互动性、趣味性等优势,结合河北省民族题材进行多元主题风格创作。  相似文献   
119.
文章以广西田林县福祥村黄氏宗族为例,从族谱、祖茔和宗祠的壮族祖先叙事中,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分。壮族祖先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互构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场域和展开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型塑着壮族祖先叙事。在当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背景下,对包含祖先叙事在内的民族文化加以合理引导和传承发扬,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0.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居住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形态、婚姻形态不断发展进步,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被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深入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及经验启示,不仅有助于广西继续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动作用,也将为全国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