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11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50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495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社会福利》2010,(5):F0002-F0002
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以“蓝天计划”为核心,勇于进取与探索,在全国率先打造“蓝天文化”品牌,创建城乡一体工疗康复中心,聘任民营企业家为福利院名誉院长。同时.积极争取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联合下发事业编制管理岗位增编文件,  相似文献   
22.
23.
根据"六位一体"的教学需要,每门课程要求根据本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确定本课程要实现的各项具体能力目标,在课程结束时形成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而课程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就是检验一门课程的职业岗位能力是否最终形成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实例出发提出了课程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的原则、具体实施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4.
(一)提起“都江堰”,成都人民无不像听到母亲芳名般感到无限温暖、亲切和自豪。两千多年以来,是都江堰使他们生活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稳产高产的“天府之国”广阔的沃野上,都江堰恩泽着他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两千多年来,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角度对都江堰进行赞美、评述,吸取养分;但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唯独没有人从“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赞美、评述都江堰。现在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化应该是弥补这一空白的时候了!成都平原并非天然生就的“天府之国”。据地质考证,200多万年前,川西是地势低洼的湖泊,称为都湖。湖西面…  相似文献   
25.
双语教学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政策学等方方面面的研究领域 ,在民族地区民族学校双语教学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上 ,要充分体现国际多元文化教育的大背景 ,积极发展多元化文化课程研究和构建双语教育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26.
审美创造主体论是巴赫金美学思想的核心,涵义结构复杂,但这个结构整体上却有鲜明的特征一体双义.他既是外位整体的审美观照者/创造者,又因对他者的当下直观产生交互性的同情体验而成为一个形象化的客体性人物.反映在作品创造中,一方面他是一个不可论定者,同时又客体化为两付"面具",成为叙述人和主人公;另一方面,读者从作品整体的形式中能感受到他把握语言的艺术功力,而这一能力却来自大时代文化史的形塑.  相似文献   
27.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历史赋予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民族禀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制度、法律、政策及其实践的高度概括。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立足于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基本立场,对上述三个方面做出的新阐释,继承、丰富、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28.
"多元一体"的理念对推动民族文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是有借鉴价值的.民族文艺"多元一体"缘于民族历史、基于民族事业、含于民族文化、成于民族创造,这是在认知逻辑上的起点.挖掘、培育各民族人民群众创作的民间文学艺术,激发民族文化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这是在创作层面上的基点.让民族文艺成为消费热点,让中国风格成为世界潮流,这是在文化消费层面上的热点.  相似文献   
29.
林闽钢 《阅江学刊》2023,(2):94-101+173
民生是中国独有的概念,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保障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用自主构建的民生保障制度作为中观概念,上连社会建设,下连“民生七有”相应的制度和实践领域,新时代民生保障话语体系得以全面贯通。“家国一体”是民生保障话语体系的底色,可以进一步从家国同心来理解民生保障的目标、从家国担当来理解民生保障的原则、从家国温情来理解民生保障的管理及服务。民生保障话语体系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人民性渗透于民生保障话语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决定了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是关键。本文先从费孝通和顾颉刚的学术争论谈起,梳理了费孝通从早期“国家一统多元民族”到后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主张转变的过程和逻辑。具体而言,费孝通早期认为,民族是“多元”的,但是,这种“多元”本质上是文化的“多元”,不具有政治属性。因此,他主张通过保障各民族政治平等来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在将历史变迁和民族关系的视角带入后,他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变迁中,不同民族“分分合合,合之又合”,形成了一个实体的、多层次的中华民族。“多元融合成一体,一体包含多元”。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并不是为了理论构建而构建的,而是基于民族关系视角对中国整体社会历史变迁的概括和凝练。此种主张转变,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