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0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64篇 |
理论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305篇 |
社会学 | 11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潘链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6-90
近代社会之风云变幻激起以王闿运为首的湖湘诗派于诗学的睿意革新。于诗论上,王闿运力去古文经学家论儒道之弊而先以"诗不论理,亦非载道"之言欲疗诗运宋学之病,后以新意之"情"冠于诗而得绮丽典雅之风。邓绎则越庄子自然之旨,以"诚情"入"自然",以"文化"而使诗人神感,不脱自然之情而有"六艺"之貌。于诗艺上,王闿运擅拟汉魏风骨而融合以绮丽古雅自成一家,他打破了自古文与质之限制而又能随意驾驭创新,诗坛为之一震。邓辅纶则打通动态之诗与静态之诗的局限,糅古直、绮丽于一体,所作之诗朴茂纤秾、肆醇潜悲,实为近代白话诗蒙太奇手法之雏形。 相似文献
52.
李建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1):123-128
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文坛再度兴起复古主义思潮。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皆在复古的旗号下追求创新。中唐文坛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安史之乱以后的夷夏之辨有密切关系,胡汉关系的破坏导致汉民族本位文化的强化,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夷夏大防"和"尊王攘夷"的观点得到推崇。文化上的夷夏之辨反映在文学上,带来了文坛的复古主义思潮。民族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最终使得文化趋同,少数民族的汉化也使得文化上的夷夏之辨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53.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现代格律诗派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格律诗派关于新诗形式理论的构建 ,缘起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隶属于新古典主义思潮 ,其间构成逻辑的因果关系。以闻一多、邓以蛰、梁实秋这一“三套马车”群体为主 ,在 192 6— 193 1年间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思潮。只有把现代格律诗派的理论建构纳入这一思潮中考察 ,才能探明缘发的起因 ,才能符合新诗发展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54.
孙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44-49
宋诗派理论力求于唐诗美学特征之外创新求变,“骨重神寒”说因此成为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这一理论源于《诗经》政治诗学的传统,又融合屈骚兀傲坚洁的生命诗情,释家的幽深坚洁和道家的见独、丧我的大道体悟,透视出中国人文精神的政治智慧和生命关怀。其特征在于融道德意识、历史经验、诗书教养与诗歌情意美感于一炉,实际上已超出了传统诗学辞章文艺学的范围,而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关照和思想内容的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55.
白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8-62
中、美自白诗派以独特的"自白"言说,在私密空间内对个体生命展开深入探询。但因文化场域、时代语境等因素的差别,二者的私密话语形态又存有部分差异。不过对于"自白"所呈现的自闭褊狭一面,中、美自白诗派在后期都予以了纠偏,有效推进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融会,在强化个体生命经验的同时,又密切了不同个体及群体间的对话关系,在个人性与公共性的相互校验中丰富了诗歌的思想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56.
阳国梁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5):53-57
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江湖诗派的研究,在江湖诗派界定新考与江湖集纠谬、江湖诗派的思想研究与艺术分析、江湖诗派的文学史考察与文化史观照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推进了江湖诗派研究的扩展和深化,也为后来学者进行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7.
王再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119-122
目前对于七月派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徘徊状态,原因主要是:针对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的七月派现实主义理论与创作,所作出的分析、阐释都缺乏一种更为阔大的格局。以七月派小说创作而言,在当时的时代里这些作品已经出现了某些先锋性的品质,如摹写人物心理的内倾化、以俗世生活为对象、重视个人视角的实践意义、向民间叙事立场靠拢等等。这些艺术因素,在新时期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叙事”、“民间化叙事”的潮流中,一般被视为新的品质受到关注与研究,然而,约半个世纪以前的七月派小说中早已出现的类似特点,却没有引起学界相应的关注。这只是关于七月派研究的许多疏漏之一。 相似文献
58.
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凝聚作用,是吕本中总结《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基础,但对其相关活动的记载很少。通过对其成员诗集的细读,从诗篇的内容、题目、韵脚等考证出诗社发展情况及主要唱和活动,大致可分为元祐年间的萌芽、绍圣到崇宁年间的正式结社、大观政和年间的鼎盛和政和后的解散四个阶段,其成员从南昌以山谷外甥为主的学诗圈子扩展到临川、符离等山谷后学群体,从切磋诗艺而最终形成宗派意识,是考察诗社与流派关系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59.
刘春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93-95
郑敏在诗歌创作及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大多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实践及理论成果。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郑敏的咏物诗及其关于死亡的系列组诗中意象的选取明显带有西方现代派的色彩尤其是里尔克的诗风;诗歌创作中自我与现实关系的处理上,郑敏借鉴了艾略特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派诗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0.
“以诗取士”是盛唐最重要的文化策略。盛唐的这种取士科制 ,以官方政策的名义接纳了齐梁文学的艺术形式和趣味 ,造成了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风习 ,为知识分子提供了高度自由而宽松的文化环境 ,使盛唐生活和盛唐人气质全面诗化 ,助长了士人山水情结的生成 ,形成了流连光景而寄意玄远的风景审美的时尚 ,盛唐几乎所有的山水诗名篇都是产生于与科考有关的行旅羁役的奔忙中。在这种特殊的文化生态中 ,山水诗群迅速形成 ,诗歌 (特别是山水诗 )高潮蓬勃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