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实例和文献报道分析克林霉素ADR中过敏反应51例(34.90%),药物过敏史21例(9.77%)药物过敏史16例(21.33%)。结论应注意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及药物过敏史患者慎用克林霉素。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2.
那段时间,她正焦虑不安地守在女儿的病床前。看着漂亮活泼的女儿被化疗折磨得不成样子,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她的心游走在水与火的边缘。而那个一向活泼快乐的小女孩儿,在哭闹过之后,终于平静地接受了现实。她不忍再看到亲爱的妈妈为她痛苦:"妈妈,如果我走了,我会变成一颗天上的星星,妈妈每晚看着那颗最亮的,就是我在对着妈妈笑呢。"妈妈扭过头,泪水模糊了眼睛。她倾其所有为女儿做化疗,却不知道最终  相似文献   
173.
李锡岩 《老年人》2013,(12):51-5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退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效应器官的敏感性均有一定的变化,由于肝血流量减少、干细胞数减少,干细胞内酶活性降低、肝解毒功能下降、肾小动脉硬化、肾基底膜增厚等退行性变化,使有效肾小球单位数显著减少。老年人南于年老体弱,抵抗力下降,易被细菌感染。经常或反复使用抗菌药,细菌产生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这是老年人用药的特点。下面就老年人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需要提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4例服用埃克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用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24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皮疹(37.5%),4例患者发生腹泻(16.7%),3例发生转氨酶升高(12.5%),4例发生恶心(16.7%)经过用药前后护理干预及积极地对症处理,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埃克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通过相应护理干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均好转,没有延误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75.
1.病例情况女性患者,85岁,诊断为①吸入性肺炎、节段性肺不张;②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2级;③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④2型糖尿病。患者对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故使用二联抗生素:阿奇霉素与奥硝唑,为对抗  相似文献   
17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报告显示,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已连续4年呈小幅升高态势。专家表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由于不合理用药,本来用来治病的药反而成了健康隐患,社会各界对此应高度重视,努力防止药物损害、药源性疾病威胁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及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30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较多;静脉滴注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抗感染药物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品种,其中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例数最多;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8.
近年来,抗病毒类药物日趋增多,使用不当和产生 不良反应的现象也时有所闻。这里就常用的抗病毒药 及其不良反应作一介绍。 1.利巴韦林(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具有广谱抗病 毒性能,常用于治疗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甲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中62例描述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全身性损害49例次,占41.18%;呼吸系统损害22例次,占18.4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例次,占24.37%;心脏及外周血管损害3例次,占2.52%;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9例次,占7.56%;胃肠系统损害5例次,占4.20%;肝胆系统损害2例次,占1.68%。结论临床应重视茵栀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强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坚持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0.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突破传统给药方式的新剂型,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频发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导致患者严重损害的,相关主体应对受害人进行赔偿。但基于缺陷认定存在争议、归责原则仍未明确、救济机制尚未建立的现实困境,现行的法律救济在实践操作中尚有欠缺,无法对受害者提供有效救济。通过借鉴国外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议完善药品缺陷解释标准,明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的责任归属,设立专项补偿基金,强化对基金环节的治理与监督,建立以基金模式为主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