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441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浓缩了时代发展精神的精华。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其要旨;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增强自觉性、坚定性和实效性,达到治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952.
海德格尔关于现代技术之本质的批判始终是同他对存在问题的形而上学思考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使前者获得了其自身的深刻性 ,同时也使他独特的形而上学思想对始终拒绝形而上学问题的现代合理化理论 ,具有了一种基础性意义。因为现代技术理性的无约束的高扬 ,乃是合理化理论不可回避的内在难题。在形而上学问题的必要参与下 ,合理化理论的真正难题就表现为 :存在本身的合理性 (本真性 )如何同科技进步的合理性达成和解。  相似文献   
953.
刘放桐 《学术研究》2002,1(1):26-33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意义和其理论形态。首先对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背景、探讨它们的意义和态度作了论述。接着分别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哲学 ,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有根据的 ,但也可以用其他名称。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但它不是一种体系哲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四、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954.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两课”教学对思想道德教育起着主干作用,为此,必须优化“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955.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选题、立意、思路、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在青年黑格尔立场和话语表象背后,含藏着富有现实激情的哲学创新精神和隐喻的革命逻辑,即新“哲学-世界观”或“世界观-哲学”的孕育和相互激荡,并力图在现实基础上实现关系重构和统一的线索,催生新思想的酵母正在为引发颠覆全部哲学和旧世界的双重革命而跃跃欲试,这里正是马克思实现哲学“软着陆”,创造新世界观的秘密发源地。因此,相对于重视博士论文的立场和方法,深度发掘和系统梳理其内隐的创新精神,以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与真义,观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和参鉴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56.
《易经》通过卜筮预测吉凶 ,满足人们行为选择确定性的需要 ,其内容不乏一定经验依据 ,但形式是非理性的 ,充满巫术迷信色彩。《易传》在阐释《易经》的基础上 ,对《易经》进行了相当彻底的改造 ,高扬人的超越信念 ,凸显人的道德精神和理性精神 ,从“天人合一”的高度 ,创造性地构建了儒家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957.
“和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经过长期的理论发展,由之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和生世界观”思想。“和生世界观”强调“人天之和”“人事之和”“人人之和”与“人心之和”,强调世界因“和”而成,社会因“和”而善。在历史上,“和生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对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明建设及社会治理起到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球化、工业化时代,提倡“和生”思想,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于加强当代社会秩序建设,以及将物理意义的空间秩序转化为充满着“和生”内涵的道德秩序等,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8.
侯惠勤 《阅江学刊》2022,(5):26-40+172
意识形态风险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极具挑战性的重大风险。政治意图隐匿、作用方式隐晦、思想边界模糊、难以预测的偶发性等特点,似可被概括为“源于思想,争于人心,斗于舆论,立于制度,隐于量变,显于政治”。对于这一风险度极高的挑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高超思维艺术加以辨析、化解。我们可以从意识形态的作用规律、意识形态风险的形成特点和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根本遵循入手,探讨意识形态风险的有效应对及其防控规律。  相似文献   
959.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  相似文献   
960.
生态哲学把人、社会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一种新的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生态哲学要求人类必须树立和谐的自然观、爱自然的生态意识、限度生存、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