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1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516篇
劳动科学   199篇
民族学   450篇
人才学   398篇
人口学   231篇
丛书文集   3174篇
理论方法论   701篇
综合类   5790篇
社会学   966篇
统计学   641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828篇
  2022年   878篇
  2021年   936篇
  2020年   757篇
  2019年   693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953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892篇
  2004年   697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国提出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构想,既着眼于整体性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也着眼于解决乡村现代化这个世界现代化的“终极问题”。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中国,关照世界,深入研究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重向度,即坚持中国道路,扎根中国情境,建构中国理论。坚持中国道路界定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终极价值目标、主要依靠力量,决定了中国乡村振兴的性质和方向,可以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扎根中国情境描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依据和基本条件,从历史的维度、现实的视角、世界的视野、发展的眼光研判中国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和约束条件,可以避免类似“时代错置”的错误。建构中国理论是在坚持中国道路和扎根中国情境基础上对乡村振兴领域创新理论的阐释、乡村振兴中层理论的建构以及提出能够解决乡村问题的中国方案,可以避免陷入理论恐慌和行动拘谨。  相似文献   
122.
张玉台 《管理世界》2008,(3):1-5,39
<正>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我就今年政策咨询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做一些简要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3.
124.
乡村振兴重在“人才振兴”,只有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因而推动各类人才尤其是吸引新乡贤参与家乡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新乡贤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对新乡贤认识定位不清晰、缺乏情感沟通、实践渠道受阻以及权益保障不到位等。为此,需要通过多种舆论宣传确保新乡贤“时刻挂念家乡”、加强日常情感联系推动新乡贤“经常回来走走”和注重多措并举鼓励支持新乡贤“共谋家乡发展”等实施路径,来不断提升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5.
萧洪恩 《阅江学刊》2022,(6):116-126+170-17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了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但是在研究和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按城市化的思路来指导乡村振兴的问题。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乡村振兴道路的高度,并据此界定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构成部分。农村就地现代化并不局限于城市化,更不等同于就地城市化或城镇化,农民的就地市民化、农村的就地产业化等只是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而非全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该“两条腿走路”: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与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6.
统计信息是经济、社会、科技信息的主体,是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的动态信息,是认识国情、了解民意、决定国策、管理国家、监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资源。统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提高统计信息生产、加工和提供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现代化,以更好地适应各级决策管理和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已成为统计部门与时俱进,服从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7.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近期国家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列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全市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及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牡丹江市统计局在全市随机抽选了100个村,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开展了农村生活环境调查。  相似文献   
128.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贵州3900万人口中有2900万在农村,所以提高农民收入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构建和谐贵州的重大政治问题。近几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兰县以农牧区发展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农牧区文化工作,使农牧民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截止到2006年,都兰县文化、体育、卫生、科技、  相似文献   
130.
新中国成立近60年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春风30年的沐浴,海北州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重,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资源开发型为主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盘清家底,摸清楚全州自然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情况,分析研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