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7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7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66篇 |
人才学 | 19篇 |
丛书文集 | 146篇 |
理论方法论 | 48篇 |
综合类 | 267篇 |
社会学 | 57篇 |
统计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何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东南亚的黑色人种屡见于中国史籍 ,研究者认为黑人早在史前时期可能还分布于中国南部。学界普遍认为南方蒙古人种由蒙古人种与黑色人种混血形成 ,那么 ,在南方蒙古人种广泛分布的东南亚及中国南部 ,过去应该分布有黑色人种。把黑色人种与南方蒙古人种的早期历史综合起来考察 ,有助于认识该地区诸民族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72.
王让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4):191-193
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与东亚各国的关系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东亚一体化比任何时候都变得更为迫切。深入研究中国与东亚各国关系重要性的理论及实践依据,深入分析东亚一体化的利弊因素,是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界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3.
施国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6)
现存明清时期的五部广州府志是广东重要的地方文献。诸志对于外番活动的大量记载为同时期其他地方志所少有。相比较而言,明清两代府志对于外番的记载各有侧重,明志所载主要以东南亚诸番为主,清志则地理范围涵盖较广,其对东南亚、西洋诸番均有涉及。就记述方式而言,明志多述前朝史事,行文上多因袭抄录,少有新作。清志注重本朝相关史事的书写,行文多纯出编纂者之手。另外,府志对于外番形象的认识,存在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而这种变化固然是异域诸邦在本朝视野内特定的观念秩序的反映,但同时也是传统社会文化心态的急剧变化和本朝生存演化环境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国际论坛》2020,(5)
区域安全组织是特定地区范围内的安全导向型国际组织,以区域安全作为首要关切且协调成员国行动。区域安全组织的演进路径具有差异性,有些得以存续且不断巩固,有些逐渐衰落甚至走向瓦解。现有关于区域安全组织为何瓦解的研究没有从本质上解释其中的因果机制,需要搭建理解这种经验困惑的分析框架。区域安全组织的瓦解受到组织与成员的安全利益契合度以及组织的环境调适力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安全利益契合度低导致组织不能满足成员的个体安全需求,成员国对于组织采取消极规避甚至退出战略;组织的环境调适力弱使得组织难以适应国际及区域安全体系环境的变迁,组织采取现状战略并导致其逐渐衰落;主导国因素是其中的干预变量,对于以上变量的作用发挥着重要影响。文章以东南亚条约组织、北约以及五国联防组织为案例,检验这个理论假设的解释力。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及预测区域安全组织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5.
1941年2月5日清晨,日寇海军大将大角岑生乘坐日本海军的大型运输机,率幕僚从广州机场起飞,由6架战机护航,前往海南岛就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为进攻香港和东南亚做准备。不料,大角的座机在伶仃洋上空突遇旋风,引擎失灵,被迫折返珠江口西岸,拟迫降三灶机场修理。之后又遇大雾,飞机迷航后闯入广东中山县第八区(大赤坎村)中国挺进第三纵队的阵地上空。挺进第三纵队的防空观察哨发现日军运输机后立即上报纵队司令袁带,袁带当即下达射击命令。 相似文献
76.
于营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32-38
自古以来,因地缘上的临近,中国与东南亚交往密切,在此过程中,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海洋文化在双方的沟通过程中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农耕性、和平性和内向性为特征的中国南海传统海洋文化对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起到了纽带作用。以中国南海传统海洋文化为视角,从其形成、特征和内容三个层次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 相似文献
77.
华侨尤其是东南亚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积极支援,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南亚华侨支援中国抗战有其深刻的原因,主要包括东南亚华侨所固有的爱国精神、东南亚华侨援助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大量华侨组织的建立和积极倡导、日本的政治经济野心对东南亚华侨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东南亚华侨的宣传政策等。 相似文献
78.
蒙元军队征战东南亚属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毓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91-94
蒙古军在征战川滇的同时,还对东南亚诸国属地进行了无数次征伐,给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南亚人民带来伤害的同时,客观上也沟通了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在商贸、经济、文化都有密切交融。这场对外战争除蒙古军队外,主要是调动勇敢剽悍的契丹军和女真军参与征战,元王朝才取得祖国统一和巩固边防的战绩。 相似文献
79.
凌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92-96
冷战时期,东南亚成为大国势力角逐的舞台。为抵制地区外大国的介入,东南亚地区初步进行了区域内部合作的尝试,东南亚联盟与马菲印多的先后建立,表明东南亚国家处理内部矛盾、协调区域安全的决心,虽然最终都失败了,但通过相互间的初步合作,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交流,获得了相互合作的经验。东南亚各国开始从他们共同的角度来考虑国家利益,并进行一些互助合作,这也为之后东盟的成立奠定了组织上和思想意识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东南亚华人的地域认同,是华人研究的课题之一.按照其历史形态的演化过程,可以从心理地理空间认同、政治地理空间认同和跨国社会地理空间认同这个三重性维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