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37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847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757篇
理论方法论   147篇
综合类   1703篇
社会学   321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43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彝族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志属性、道德教育功能与共同体特性。第一,它是构建文化记忆基础的凝聚性结构,作为彝族历史记忆和知识图谱的载体和表征;第二,它是彝族文化主体传承和传播其道德精神的特殊文本,发挥着从个人品德到社会公德的重要德育功能;第三,它是共同体关联的交融记忆场,由内而外、从抽象到具体,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彝族主动而深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关注这类民族文学中的主位认知与自觉表达,不断拓展和深化关于它们的研究,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富的经验支撑和更强力的文化支柱。  相似文献   
92.
<正>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以下简称“四进”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一项重要载体和举措,是引导宗教界和信教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湖北省基督教坚持凝聚、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和魂。西藏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西藏高校在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诸如教育机制不健全、教育内容空洞单一、缺乏有效教育载体等短板。解决的路径为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努力搭建互联网载体平台,书写西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璀璨篇章。  相似文献   
94.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就蕴藏了大量关于这个问题的思想观点,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积淀的民族创新精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内涵呢?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同志仅仅把它界定为“变革日新”的精神。这种观点虽然正确,但是失之简单。创新不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对于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必须从创新全过程(包括结果的取得)来进行考察。据笔者思考,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创新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是一种多因素复合整体…  相似文献   
95.
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结合古今历史事实尤其是当代老舍、陈祖芬等文学作家及其作品,论述了屈原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密切关系,说明屈原在继承刚健自强这一源于孔子的核心民族精神的同时,又着重在爱国与重德这两个层面上的有所补充和发展。因此,屈原及其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而且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江泽民同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继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给予了深刻透辟的论述,并科学地借鉴和运用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说明和解决现实实践问题。认真学习他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正气,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需要中华民族一代一代人不断传扬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全方位的美德倡导播撒,是个体展示的最佳环境和前提,同时又是个体展示的机遇。但社会展示只是一个形式和要求,社会展示要通过一个个个体展示落到实处,个体性展示才是具体可视和可操作性的,是社会展示的承载,没有这个承载,社会弘扬与展示只是一个空壳,无根无基。由此,强化个体性展示,对个体性展示提出更高更具体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与践行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8.
黄河大峡谷     
黄河一进入宁夏中下游平原的时候,渐渐地就开始像一位无忧无虑的少年,如释重负,露出自由自在的表情,流淌着无拘无束的笑容,抒发着自己灵魂那文雅的基调,一路东去。但是黄河在进入一些峡谷地带时,就会显得压抑、烦躁,似乎要不停地反抗和挣脱那些大自然设置的桎梏、陷阱、羁绊和障碍。它犹如一只桀骜不驯、不受豢养的豹子或老虎一类,拼命跌绊着,跳跃起伏,痛苦而野性淋漓地咆哮着,像是要挣开束缚的铁链,奔向彻底的自由。  相似文献   
99.
张立辉  徐学初 《民族学刊》2013,4(4):80-89,128-131
本文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视阈,论述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必要性与实现途径,要旨在于说明:古往今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始终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当前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关键所在;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不仅是对中华各民族关系之历史与现状的精辟的理论概括和真实写照,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做好民族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李良品  祝国超  廖钰 《民族学刊》2020,11(3):21-27, 127-128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实施的改土归流,不仅彻底废除了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特权,将国家版图内的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指挥权、行政管理权、文化教育权等悉数收归中央,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过渡的关键环节。明清改土归流经历了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土司利益与王朝利益的矛盾、各地土司与辖区民众的矛盾,也有中央王朝通过改土归流以增加税收、朝廷命官与乡村民众要求改土归流等现实动因。改土归流实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目标、凸显明清国家治理能力的进步、加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速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由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四者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改土归流的实施,不仅是推动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迈进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举措,而且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