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8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34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831篇
人才学   94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684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1575篇
社会学   290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符号的确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构建的新起点,也是中国传统民族观念摆脱"夷夏之辨",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九·一八"后,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则更注重与时代现实相结合,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大讨论将中华民族的国族建构进程升华至新的理论高度。重新解读傅斯年关于"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大民族观,追本溯源,对于我们了解那场讨论,理清思想脉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2.
《领导决策信息》2011,(12):66-67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3.
梁衡 《社区》2013,(14):11-11
从古至今,影响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十篇。  相似文献   
64.
八十八年岁月沧桑,八十八年风云激荡。八十八年的历史诠释了一个真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是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核心领导力量。在纪念党的生日的时刻,我作为一名党员,要向党倾述衷肠,要向局党委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达自己对践行党的先进性的决心和志向。  相似文献   
65.
, 《中国社会导刊》2013,(2):23-23
“孝有三: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两千多年前,《礼记》就对孝的道德规范作了专门记载。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孝老爱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临近元旦、春节,回望一年,我们是否做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在人们心里,传统孝道文化是否历久弥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是否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66.
中华民族族称由来的考释入手,论述了中华民族形成于帝舜有虞氏朝的历史过程.其最早的族称得名于舜的名字"华".汉朝以后,又出现"中华"一词.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始有"中华民族"这个近现代民族学的规范族称.但其族体的形成则在此前约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新的视角重新梳理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即把中国近代史放进整个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史中,以此为视角,认为中国近代史有三条基本线索,即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华民族在各层次上实现近代转型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华民族走向自觉联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8.
中国民间剪纸的变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代创作,积累而成文化结晶,也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形式之一,其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起,至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最古老的民间剪纸是在新疆吐鲁番古墓发掘的“对鹿”、  相似文献   
69.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70.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政治基础和底气。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确立的内在逻辑和演进机制入手方能辨析其本质特征,中华民族整体意识最终确立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共识形成和确立的基础是广泛的爱国主义。因此,"中华民族"及其议题本身不具有制度规定性,具有价值中立性特征,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方能形成巨大的现实力量。在近代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建设与改革时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守持续滋养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得内在的规定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要凸显社会主义属性,切实把握方向和大局,以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