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大学是否会随着扩招而越办越滥?这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问题。比如,在二战后,美国通过《退伍军人法案》让参加二战的普通百姓的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有了上哈佛耶鲁的机会。当时就有许多教育界人士担心:常青藤的教育质量恐个A会毁于这些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大老粗之手。结果正好相反:这一代退伍军人被称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大学生。战后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进入常青藤甚至二流学校的竞争反而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学在高等教育平民化的趋势中反而更加精英化。  相似文献   
122.
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在增强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必须提升创新能力.大学创新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创新和社会服务创新.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力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在创新活力与创新实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其根源是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缺失.中国大学提升创新力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大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大学创新力.  相似文献   
123.
认为忽视基础性研究是中国的大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提出中国的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独立自由之精神,需加强基础性研究,需有国际定位意识,需改革教育体制,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24.
传统文化与中国大学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的大学教育有不少影响。本文从近代以来大学教育的改革入手,论述了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大学在学习外国、招考方式、办学体制等几方面的特色,指明了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大学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5.
改版前言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至今,已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30年来,学报依托学校教育系统工程的优势学科力量,秉承全面展示管理科学、工商经济、语言学、社科理论、科研创新、思政研究等人文社科领域前沿成果的办刊宗旨,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海外多家政府和大学图书馆已对我刊进行了收录。2011年,期刊正式迈入“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研发的SCD期刊库。  相似文献   
126.
德国的教学理念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有重要借鉴意义,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德国的教学理念,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需要从4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课堂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二是在教学中创造学生参与教学交流的机会,三是强调课堂的全员全程参与,四是力促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27.
正2013年12月30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2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其中,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名列2014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  相似文献   
128.
大学诞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知识需求与职业分工。在大学形成的过程中,既有必然的一元决定因素,也存在偶然的多维影响因素。必然因素赋予了大学传承至今的主体功能,偶然因素则促成了大学组织的多种形态。大学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各种知识诉求作出回应,为社会生产和人的发展提供最广泛的智力支持,通过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将国家诉求、市场需要和个体利益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国大学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史为鉴,结合社会生产的链式体系,根据人们生活的多重需要,有针对性、分层次地构建多元立体的现代大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9.
当前,中国大学的形象建设面临着困境和挑战,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为其提供了蓝图。立德树人是中国大学的立身根本。要成为世界级一流大学,应当培养出一批批出色的一流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中国大学的本色。中国大学战略定位着眼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人民做学问的科研立场,以及注重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符号。要实现新时代中国大学的新形象,必须走多元发展的国际化合作道路,必须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新的教材体系,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舒适的美丽校园环境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中国大学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0.
民国时期的大学外语系、科所设立的"欧洲文学""英国文学""西方戏剧""莎士比亚""翻译"等系列课程,在教学与研究中占有绝对强势的突出地位,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则几乎为空白。上述文学、戏剧、翻译等课程的开设在培养外语,尤其是在培养英语人才、研究专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启了中国外国文学、西方戏剧教学、翻译与研究最初的基本路径。同时,也体现出与当今高校外语院系在外国文学与外国语言学课程设置上既各自相对独立、各有特色而又相互倚重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