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93篇 |
免费 | 628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896篇 |
劳动科学 | 310篇 |
民族学 | 1015篇 |
人才学 | 752篇 |
人口学 | 160篇 |
丛书文集 | 6020篇 |
理论方法论 | 1671篇 |
综合类 | 9073篇 |
社会学 | 2653篇 |
统计学 | 6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62篇 |
2023年 | 570篇 |
2022年 | 579篇 |
2021年 | 737篇 |
2020年 | 693篇 |
2019年 | 486篇 |
2018年 | 234篇 |
2017年 | 372篇 |
2016年 | 641篇 |
2015年 | 920篇 |
2014年 | 1994篇 |
2013年 | 1566篇 |
2012年 | 1763篇 |
2011年 | 2115篇 |
2010年 | 1830篇 |
2009年 | 1672篇 |
2008年 | 2375篇 |
2007年 | 1552篇 |
2006年 | 1192篇 |
2005年 | 1204篇 |
2004年 | 778篇 |
2003年 | 615篇 |
2002年 | 591篇 |
2001年 | 630篇 |
2000年 | 415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藏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上,藏族及其先民与周边鲜卑、吐谷浑、汉族、蒙古族、回族等众多民族频繁往来,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藏民族文化灿烂,历史上多文化的交流,使得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底蕴,熔炼成了具有独特气质的文化体系.这一切都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者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藏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之中,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汗牛充栋,有分量的研究著作也纷纷呈现于世.原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欧潮泉教授撰写的《藏族历史大纲》(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就是其中一部较有分量的著作. 相似文献
83.
84.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之建构——以“五族共和”为中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之建构的重要阶段,其基本情态就是"五族共和"。它是一个历史建构过程,包括思想文化领域与政治实践领域的双重认同与整合,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转折。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族共和"在理论认识和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严重的现实困境和诸多问题,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之建构仍然面临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85.
国家统计机构之间开展的双边交往与联系,是国际统计合作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在统计领域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统计双边合作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统计改革发展贡献了经验智慧,促进了世界对中国统计的了解,提升了中国统计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6.
本文提出了从国家经济战略的宏观视角调整人力资源投向的必要性,认为重工业、核心工业,治理污染、优化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目标,应该是今后我国人力资源的主要投向。同时,本文也相应提出了人力资源社会主义使用的观点,论述了施行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7.
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频共振的重要举措。肇始于1979年全国边防工作会议的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其历史演进与国家推动密切相关。在理论层面,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具有国家整合的诉求表达和实践效应,并凝聚着民族团结、社会团结、整体团结的价值理念,是一种“团结性整合”的国家政策。在实践层面,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以党和政府为核心行动者的“一核多元”主体构造特征,并通过政府间整合、行政吸纳社会、政党统合全局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整合能力,进而实现政策期望。“团结性整合”的逻辑阐释可为边疆民族地区对口支援的理论拓补与政策完善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8.
清末民初,合族思想的勃兴与文学中的国家形象建构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二者在急速变革的历史文化场域之中同频共振、互为依凭。以合族思想为镜,可照见文学中国家形象的隐喻及指归;从文学中的国家形象出发,则可透视合族思想的进阶之旅。双重镜像互见之下,合族思想的曲折演变与国家形象的多维建构,共同构成了颇具意味的复杂纠葛和历史面相,揭橥了清末民初文学中隐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9.
秦小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4-32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理论的丰富完善,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创新探索。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需要关注其四个方面的特征:思维方法上的辩证性、理论品格上的实践性、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和系统基础上的法治性。要准确把握这一论述的鲜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认识,加强中国政治制度和施政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云南大学对裕固族大草滩村做的调查资料,运用农村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裕固族大草滩村的现有行政体系入手,探讨文化网络内部的历史、民族因素,及其更细微的象征符号。以此,进一步分析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国家政权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