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战乱年代,烽烟四起、炮火连天,孩子无疑成为战争时代最大的牺牲品.无数的孩童因为战乱失去家庭,幼小的年纪跟着家人四处逃难甚至是葬身于无情的炮火下.动荡时局也将文艺创作推向高潮,在众多美术文艺工作者中丰子恺和张乐平不约而同地将视角转向了这一群最无辜的受害者,通过一幅幅作品宣泄着儿童内心的恐惧与无助.两位漫画家在同一时期描绘出了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82.
丰子恺散文之所以自成一格、蜚声文坛,正因其至情至性的自然率真文风;而其文风则是以其对天真“童心”的一贯追求为基石的;由散文《谈自己的画》颇能见其精髓。  相似文献   
83.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血脉相连。如果,有一天,能为两岸的文化发展和繁荣做点什么,那就是此生最大的快乐!说这话的叫胡世庆。浙江省绍兴县湖塘镇西跨湖村农民胡世庆,半个世纪如一日,钟情中国文化史研究,我多次采写过他,次次为他所感动。"我是农民"——这是我十五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那天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中国农民胡世庆"。湖塘镇西跨湖村农民也印名片?他有他的用处,有了名片,在搞文化史方面的东西,与全国各地有关专家教授来往联络,寄信寄资料就方便了。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认为丰子恺审美观的特质在于一种“直视”的精神,即一种抛却外在束缚而直面事物本身的精神。从这种精神出发,丰子恺提出了以“绝缘”为核心概念的审美理论;在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的问题上,则倡导“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文章最后简要探讨了丰子恺“直视”审美观的人生观基础及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85.
中国的《源氏物语》翻译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以量 《日本研究》2011,(3):117-123
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期以来,与这个时期的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相配合,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走进千家万户,作为日本古典文学名著的《源氏物语》也不例外。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人开始阅读到《源氏物语》的全译本,从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这部古典名著的特色。至今,《源氏物语》的汉译本出版了十余种之多(包括全译本、节译本、缩写本、改写本等),估计今后还有新的译本出现,对这样一部世界古典名著来说,诸多的汉译本的出现并非一件坏事,但译文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影响到读者对《源氏物语》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对日本古典文学的认知,因此,从学术上对这些译本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认识这部作品乃至日本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86.
离开故居一两个月,一旦归来,坐到南窗下的书桌旁时第一感到异样的,是小半书桌的太阳光。原来夏已去,秋正尽,初冬方到,窗外的太阳已随分南倾了。  相似文献   
87.
“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特征和文化特征。分析20世纪前半叶丰子恺的漫画可以看出,承载着丰厚的乡野文化传统的丰子恺对其时都市上海日常生活,从人(“冷漠与温馨”)与物(“人工与天然”)两个层面展开批判,这其实反映了都市与乡野在文化层面上的对立。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关系,丰子恺从护生画集(慈),儿童相(真)和旧诗新画(静)这三类漫画中努力营造出一方精神净土藉以栖身。  相似文献   
88.
丰子恺与朱光潜作为同时代的文艺理论家,他们在文艺领域都有所建树,但其文艺观却有区别。其主要原因是两人文艺观建立的途径不同。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观更多地彰显出诗画联袂的共性与个性,而朱光潜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对诗画性质的研究。虽然两人的文艺理论都凸显了诗画交流的互动性,但他们的侧重却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表现领域和诗画传达方面,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观用绘画来阐释诗境,而朱光潜的诗画交流观则用美学观点看诗画结合。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