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39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404篇
社会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刘骧群  王耀武 《学术交流》2006,(11):136-139
城市乌托邦是一种希望通过设计和建造理想城市来解决现实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观念。在城市发展史中,城市乌托邦始终在伴随着现实城市,同时又与现实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城市乌托邦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现实城市的批判性、未来指向性,以及平衡城市规划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城市乌托邦并不以现实为价值取向,反而因其固有的批判性而进入历史,并存在于当下。  相似文献   
82.
由于受工具论观念的影响,学界对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从乌托邦思想理论的视角考察政治小说的存在理由。作者认为,政治小说是晚清精英知识分子乌托邦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3.
转眼间历时十几天的第一界《教师之友》高级研修班已经走进了尾声。走出李玉龙老师和我们大家共同营造的那个教育的乌托邦,重新步入灯红酒绿的世界,天依然蓝,地依然广。在乌托邦中转了一个来回收获了什么呢?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瓢泼  相似文献   
84.
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有不少人声称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最大的“乌托邦”,而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的较量中取得了“终结”性的胜利。其实,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80多年来,上述声音有时细若游丝、有时盖地铺天,但从未间断。而真正代表全人类平等、公正、进步、文明的社会主义像在资本主义巨大顽石压迫下新生的嫩芽,在重压、挫折中不断抗争并不断显现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5.
86.
格非的《隐身衣》营造了一个古典音乐发烧友的“乌托邦”,引领读者在丑陋和混乱的世界中找到善良和美好东西,拯救身体忧患和精神焦虑,最终找到生存的理由和勇气。小说各章命名、人物关系、情节展开、修辞策略和主题升华,都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还原了现代中国人的“乌托邦”心态史,呈现了神秘而又恐怖的精神与历史轮回。  相似文献   
87.
急遽物质化的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全面扩张,价值理性随之隐退,人在逃离了上帝的束缚奴役之后转而陷入了外在的物质奴役当中,“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充斥着整个社会,名与利成为人们人生追求的终极价值取向,内在精神追求普遍衰落。这一现代性的困境下,乌托邦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不仅仅是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空想”。它代表着超越性的追求,激发着人的内在精神冲动,从而帮助人们重塑精神世界,找回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真正诉求。  相似文献   
88.
《故乡》与《寻根团》具有互文的意义,后者是文化诗学小说、后寻根文学。它传承《故乡》对"乡村现代性转型"的拷问,在鲁迅的文明/愚昧的启蒙起点上,超越时空,立足于身份认同、反思现代性、三农问题等维度发问,显示更加决绝的出走姿态。主人公王六一的认同从失根—寻根—扎根;从身份的建构—解构—重构,终于完成"故乡"从乌托邦—异托邦—恶托邦的认识转化与出走。农民心灵的安顿、溃败乡村的建设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乌托邦思想已经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乌托邦思想在西方并没有消亡,而是大有复活之势.现代社会压抑乌托邦精神,但乌托邦精神却挣脱了现实的罗网,它无处不在,已不再只是一种"虚假意识",它也是一种实践;不再只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0.
作为西方与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乌托邦》与《大同书》对战争的提及并非巧合,莫尔和康有为先后于近代世界历史的浪潮中目睹全新“他者”的浮现以及“他者”与“自我”的矛盾,在现实的触动下深入反思乌托邦思想体系中“乌托邦”与“非乌托邦”之间的空间矛盾。二人都希望消除战争,但是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展现出空想社会主义战争观的思想演进。《乌托邦》体现出莫尔对扩张者的规劝,其希望实现小邦善治,但这一思想在世界历史的浪潮中显得缺乏实践性;《大同书》则希望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国界区隔会逐渐消融,各国可以实现联合,走上“大同”的道路。这一战争观流变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更是世界历史发展历程的折射,是现实世界中资本主导的“时间消灭空间”的历史进程在思想上的反映。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看到消除战争的现实力量,未能对资本主导的全球化趋势做出完整评价,但仍可以启发今人批判性地看待资本的力量,为维护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