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34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1065篇
社会学   10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民族志资料表明,侗族称"万物之母"萨玛神为"玛"(Means/mah323)①,古希腊神话亦称"大地女神"该亚为"玛"(Ma/ma31)两者读音相近,意义相通约,都指祖母.不过,作为古希腊文明源头的"大神母"神话,譬如"玛"神化身的"大地之母"神话,因古希腊文明断隔的原因,其意义蕴含亦随之消歇;而偏居我国西南一隅自称"干"(Gaeml/k m55)的族群社会的神话记忆基础,尤其是有关"大神母"萨玛神的"无意识"记忆基础,却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这个民族的认知行为及其所指认的意义世界,譬如影响着这个民族对人类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工与男女地位的差别的思考,对女性话语与"女性书写"(Ecriture feminine)②的持守与选择.基于此,以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重新审视具有阐释性功能与反映人类社会历史信息的"大神母"萨玛神隐含的"意义体系"③,无疑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④.  相似文献   
142.
沈从文有相当部分的小说是以人类两性之爱作为表现内容和审美对象.如果对这些艺术文本作一番考察就会发现,其性爱书写呈示出显豁的变化轨迹:观照重点由纯然的肉欲满足转向对真挚情爱的追求;表现方式从裸露转为含蓄.而这种嬗变与他的身份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143.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对话和结合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但需要首先反思一下这种对话实现的现实的可能性,即对话双方的各自的真实境况.比如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招揽"是否只是一种失势后的不得已?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暗送秋波"是否也只是一种运作策略?而且大众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文化,它的背后是资本在指手划脚,这是一个你不能不承认的事实,也是现在很多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的一个问题,即现代社会的这种资本逻辑的风靡.  相似文献   
144.
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了二战前后的“东方小说”,多围绕英国人在英属殖民地的险恶经历展开,带有明显的殖民主义和旅行书写特征。《褐衣男子》中的“帝国凝视”赋予白人殖民者绝对的权威性和优越感,同时又“他者化”非洲土著。但是东方想象、“他者”镜像以及殖民话语权威,却在《他们来到巴格达》中被巴格达的多元混杂空间中打破和消解。这些差异与阿加莎多年殖民地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关,也能从中看出她对帝国殖民扩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5.
小说《那儿》发表以来,学术界的讨论持续至今.且不论作品写得如何,单看这篇小说发表的过程、评论文章和评论涉及的庞杂话题,牵扯到的都是这些学科乃至社会生活本身的前沿和热点,但并不全是新问题,而是始终困扰历史的众多歧见.文学批评不是仅仅为了表达批评家的政治立场或社会构想,而且要对写作实践及其得失提供必要的参照与借镜;写作者应把前面几代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书写传统包容进来,在接受传统压力并和历史实践相呼应的同时,找到属于这个时代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发言方式.  相似文献   
146.
网络文学文本是由网络传输的具有完整表达系统和富于动感性修辞特征的语言产品,体现着当下社会语言生活的重大变革。通过对网络文学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网络文学文本分为电子化文学文本、文学超文本和多媒体文本三个部分。网络文学文本具有区别于传统文学文本的独特的话语方式和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47.
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文学在书写东方印度主题方面,存在一些复杂微妙的历史联系,存在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东方”话语,这与一些英国作家和印裔英国作家的东方主义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8.
"苦难"是文学写作的一种重要的叙事资源,在当前"底层写作"和"苦难书写"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时,本文尝试以"苦难"书写为视点透视近年来作家的写作立场,反省文学中的"苦难"书写所提供的写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寻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写作中,作家关注的是生活中的何种苦难境遇、如何去讲述苦难、面对苦难作家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策略?考察这样的一些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话语逻辑,在今天多元共生的文学视野里,不仅能提示文学如何观照当下生活,而且期待通过对苦难叙事的历史流变的梳理,透视一个时代文学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49.
苏琼 《江苏社会科学》2000,9(3):181-186
由潘金莲的形象和故事出发,在对欧阳予倩和魏明伦写潘金莲的两部剧作进行文本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从女性视角来看,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体现了“五四”时期人们对以妇女解放、爱情自由为代表的个性解放的追求;魏明伦的川剧《潘金莲——一个女人的沉沦史》规避了两性间的矛盾,借助非情节叙述赞美的实际上是“为女流作主的法典”.因而,就作品所具有的女性意识而言,创作于八十年代的魏剧反而不及写于二十年代的欧剧.  相似文献   
150.
新时期,散文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文体形式,女性作家也被裹挟其中,开始不约而同地集中于以散文这种文学形式,自觉地书写自己的意识和体验。以大女人散文、纯女人散文、小女人散文归类分析发现,这一时期女性散文的的视角不断从外在而内在地转移,女性散文的情感关注不断从群体共同而个性私密地收缩,即女性散文视角与情感观照的不断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