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8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管理学   1112篇
劳动科学   84篇
民族学   321篇
人才学   264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3854篇
理论方法论   644篇
综合类   8115篇
社会学   796篇
统计学   242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959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890篇
  2011年   1060篇
  2010年   1041篇
  2009年   1044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大安 《学术月刊》2020,(11):32-40
经济学关于厂商投资经营的分析和研究以厂商理论为基础,厂商理论经由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发展到现代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是经济学从黑板走向现实的学术反映。随着互联网应用扩张,大数据正在促动厂商的投资经营形成网络协同化,经济理论研究将面临以下课题:如何解释现阶段网络协同化的新科技基础,如何理解网络协同化形成及机理构成,如何解析网络协同化对厂商投资经营的影响,如何解读网络协同化的未来发展。经济学家研究这些课题有助于发展厂商理论,这些课题是互联网时代厂商理论建构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来探讨厂商投资经营的网络协同化,并据此对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融合背景下的厂商投资经营作出一些理论描述,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出互联网时代厂商投资经营在流通领域的活动轨迹。  相似文献   
12.
李勤通 《学术月刊》2020,(8):157-169
在近代法律史知识体系的背景下,瞿同祖用法律儒家化对中国刑律的发展趋势做了描述,所解释的是始自汉代但是兴于魏晋的引礼入法现象,具体就是用礼来修改刑律。法律儒家化的解释前提是春秋战国以来的礼、刑分离,当德、礼、政、刑从周礼中分化后,礼融入法才有基本前提。法律儒家化能够准确解释西汉中期以后刑律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其内含与君权的冲突,这是法律儒家化的解释限度。从刑律及其实践来看,刑律文本的儒家化程度最高,司法实践次之,司法制度在经历儒家化后又呈现回溯法家的趋势。即使儒家化程度最高的刑律文本也包容了很多法家理念,这种现象可以用儒法融合或礼法融合来描述。  相似文献   
13.
郭沂  刘悦笛  梁涛 《文史哲》2020,(2):103-118+167
孟荀二分,可谓传统儒学的基本格局,相分自然相争。作为当代儒学学术之近源,宋明儒学之主流一方面奉孟学(性善论、自律、内在论)为正统,另一方面斥荀学(性恶论、他律、外在论)为异端,极力强调孟、荀在人性论等方面的重大分歧。流波所及,以牟宗三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家"继续坚持上述判分,甚而在宋明儒学内部进一步严判正宗与别子,以至朱熹等宋明主流儒者思想中的"他律"因素无处遁形。但跳出宋明传统及其当代余绪,现当代的学术史研究者们则越来越倾向于将孟、荀等量齐观,并进而触及到了一个极具理论雄心与学术史抱负的重大课题:能否找到坚实的学理根基统合孟荀?进入21世纪以来,直接或间接涉及"孟荀之争与统合孟荀"的学术探讨,在汉语儒学研究界持续激荡。其中,李泽厚先生于2017年提出的"举孟旗,行荀学"宏论,再度挑动了学界敏感的神经,引发了关于孟荀关系的新一轮研讨热潮。大而言之,"孟荀之争与统合孟荀"事关"四书与五经关系之重估""儒家道统再定义""天人关系重思考""政治与道德关系再厘定""古今中西关系再协调"等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有鉴于此,本刊特推出郭沂、刘悦笛、梁涛三位先生的一组笔谈,冀望推动学界进...  相似文献   
14.
逆内卷化是指社会交往突破地缘、亲缘关系的局限,向陌生关系延伸,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网络负载信息不断增加的过程。以往研究一致认为,流动人口社会交往具有内卷化特征,交往网络局限于家人、亲属、同乡等熟人关系。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年轻一代流动人口城市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及面临的城市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善为其扭转社会交往内卷化趋势、实现逆内卷化交往提供了可能。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代际变迁趋势,并比较乡-城和城-城两类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代际流向差异,结果发现:与"60后"流动人口相比,"90后"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仅部分具有内卷化倾向,而"70后"和"80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总体呈现出逆内卷化特征;"90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内卷化主要发生于乡-城流动人口之中,城-城流动人口不仅未出现内卷化特征,反而具有逆内卷化趋势。此外还发现,阶层地位较低的流动人口更容易出现社会交往内卷化,而教育和家庭化流动对社会交往具有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在两类流动人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年轻一代的乡-城流动人口交往内卷化预示着生活机会减少和不平等程度加深,应引起学...  相似文献   
15.
回儒心性论,是明清伊斯兰教智识者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浸染下,通过援儒入经之路径会通中国传统哲学与伊斯兰教哲学的理论成果。心性论是回儒思想体系中的要义之一,迄今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还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和重视。目前有关回儒心性论的讨论,大致呈现出"回儒心性论的哲学分析""回儒心性论与儒学心性论之关系研究""回儒心性论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等几种进路。对明清回儒心性论的学术史梳理,可裨益于理解"文明对话"和"宗教中国化"等新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违法性判断属于实质判断,借助于法益侵害说、规范违反说以及社会危害性说予以展开。但在环境犯罪领域,法益侵害说、规范违反说以及社会危害性说均难以提供具有实质性的违法性根据,环境犯罪对人类利益侵犯的非直接性和环境伦理的难以感知性决定了环境犯罪违法性的判断依据只能是法律规范,具有非实质化特点。传统的违法性判断属于价值判断,表现为对法益的侵害、对文化规范的违反以及对社会关系的破坏等负价值。但就环境犯罪而言,环境的非价值评价性、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事实上的对立关系以及环境犯罪的法定犯性质,使得环境犯罪的违法性判断不具有价值性,而具有非价值化特点。传统的违法性判断属于个别判断,借助于违法性阻却事由和轻微原则来完成。但在环境犯罪领域,难以存在违法性阻却事由,故不存在根据违法阻却事由的排除违法性的判断,环境犯罪的法定犯特点也不允许对环境犯罪根据轻微原则作出排除违法性的判断,所以环境犯罪的违法性判断具有非个别化特点。环境犯罪的违法性判断标准只能坚持法规范违反说。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基础上的金融化催生了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的发展,从而使"脱实向虚"问题突显。伴随金融化发展,金融化资本不断积累,并逐渐突破产业资本循环的约束,在金融领域、投机性非生产领域以及全球资源配置领域中循环和扩张,使得纯粹虚拟经济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必然会抑制产业资本积累和实体经济发展,弱化资源流动和配置中金融杠杆的作用,同时,金融化资本的高流动性、投机性和虚拟性将加剧金融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只有抑制经济金融化,构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主导的金融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实向虚"问题,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小惠 《东岳论丛》2020,(3):98-105
1918年钱玄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答王敬轩的双簧信",是一个意义不断被延伸、改写的文学史现象。它的"经典化"发轫于1949年之前,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成为高峰,而进入1980年代之后却处在"入史"与"出史"的微妙境遇。"双簧信"发生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百年中,它的"经典化"深受社会时代思潮与政治变革之影响,展示了中国新文学史观的形成、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19.
杨振轩 《东岳论丛》2020,(4):96-104
本文对英国的老龄产业发展进程进行了概括,并对政府职能进行了界定。在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方面,英国政府立法、供给与监督"三管齐下"。从20世纪前后英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英国老龄产业走过了国家政策主导阶段、福利国家型养老阶段、市场化养老阶段、亟待转型阶段四个阶段,英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养老职能的履行,主要体现在立法、供给养老产品与监督老龄产业发展等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20.
媒介对社会治理的参与由来已久,当前融媒体以工具形式作用于社会治理活动中,使社会对象成为一种治理对象而具有了可治理性。基于西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性,县级融媒体中心集信息传递、公共服务和风险控制功能于一身,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的协同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从而达到媒介发展与治理目标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