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37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171篇
管理学   5869篇
劳动科学   305篇
民族学   465篇
人才学   578篇
人口学   122篇
丛书文集   5068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301篇
综合类   10492篇
社会学   2283篇
统计学   2119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684篇
  2022年   595篇
  2021年   721篇
  2020年   721篇
  2019年   954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792篇
  2016年   956篇
  2015年   987篇
  2014年   2423篇
  2013年   1709篇
  2012年   2006篇
  2011年   2292篇
  2010年   1982篇
  2009年   1910篇
  2008年   1832篇
  2007年   1332篇
  2006年   1102篇
  2005年   1054篇
  2004年   847篇
  2003年   834篇
  2002年   688篇
  2001年   692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发展,积极调动了"长尾"消费者的投资热情,导致消费者金融服务需求膨胀和风险预警矛盾日益严重。运用德尔菲法对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感知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并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进一步分解出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性分布及其逻辑关联。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信任是表层因素,接受深层次因素传导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安全技术操作等诸因素是中间层因素;消费者个体特征和互联网环境是深层次因素。为了降低感知风险,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地优化网络环境、健全第三方支付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对中国光伏企业进入退出信息和申请专利数量的收集,刻画了中国光伏产业动态演进历程,确定出影响产业演进的关键事件,指明光伏产业震荡的发生机制,并从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研究了不同时机进入的光伏企业生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光伏产业以2011年为分界点,出现了明显的震荡现象,企业进入、退出数量变化巨大。受此影响相较早期进入群体,在产业震荡前后进入的企业群体在产业震荡发生时退出风险明显增加,而后随着震荡蔓延,各群体的退出风险逐渐下降,风险变动展现出微弱的集中趋势。此外,技术创新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群体的退出风险。深入微观层面,从影响光伏企业个体生存的因素来看,企业生产率、技术创新、政府补贴、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与企业退出风险负相关,而较高的产业扰动不利于企业生存。  相似文献   
3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覆盖,人们的社交模式由单一的电话短信转变为了新兴的网络社交模式。在当代社交语境中,一旦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是特别强调情绪和内涵的情况时,表情包便往往是人们的不二选择。表情包给人们表情达意带来了便捷,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也随之被贴上商业价值的标签。以全方位多角度市场调研为依据,分析以表情包为载体的商业设计与传播,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35.
36.
英国会尽可能以"脱欧"为要挟,以求获得尽可能少的约束和更多的实利;而以德法为首的欧盟也不会任由英国漫天要价,成为一个只顾追求自身最大好处的坏榜样。2014年,对欧盟来讲,尽管经济复苏一波三折,步履蹒跚,还在通缩的阴影下徘徊,但诸如希腊等外围国家动辄国债到期无法偿还、面临破产和欧元区解体的严重威胁已经远去。问题转而集中到了政治领域——欧盟三驾马车更迭换代、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民众疑欧情绪不断上升。其中,英国和欧盟间的争执不断,"脱欧"声调此起彼伏,无疑成为当前吸引全球媒体目光,事关欧洲一体化前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第四媒体”与青少年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已成为大众媒体,它不但冲击着传统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引发了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困境和混乱。本文分析了网络带来的五方面伦理道德危机,并提出了加强青少年伦理道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