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37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25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130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请神听歌     
"哈"是京语译音——"唱歌"、"请神听歌"之意,"哈节"也就是"歌节"。哈节也称"唱哈节",是京族人的传统歌节。  相似文献   
102.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物质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很多人由于长期缺乏锻炼,从而使得身体素质也明显有所下降,并处于一个相对"亚健康"的精神状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进程的不断推进,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当温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广大农民百姓则更加注重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提高自身身体健康的水平。但是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俗体育基本设施建设工作依旧比较落后,因此也就无法满足大家的实际需求。为了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能够取得有效进展,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浅析,并为此提出更加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网络民俗作为信息化时代新兴的民俗文化,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网络拜祭、在线祈福、网上占卜;其显著特征显示为:网络民俗的主体构成以都市居民为主,传播时效的优势是传播速度异常快、覆盖区域特别广,参与方式便捷、简单、环保,民俗内容具有共通性;其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调适、传承、环保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大品牌如潮水般涌进中国市场,本土企业面临国际化,而国外企业则面临本土化.这种跨文化的交流,需要广告从业人员仔细研究不同的民族的民俗文化特点,创作出更加符合俗民要求的经典广告作品.以现代广告文化为研究对象,利用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来诠释广告传播中的民俗文化内涵,探讨民俗文化与现代广告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5.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语域"、"神话群"等概念和新说,着力宣扬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勾勒出了几千年来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6.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皖西革命老区以"肘阁、抬阁"为代表的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皖西地区民俗体育的传承和保护为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元素,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7.
张西昌 《唐都学刊》2013,29(1):66-70
“快活”民俗被认为是社火游艺中颇为特殊的种类,属于以视觉装扮为传播方式的哑戏艺术形态。此类民俗与大多数社火事像在文化功能上具有根本性的不同,它主要是借助迷幻的化妆手段造成血腥暴力的展现效果,并以善恶报应、惩恶扬善的道德伦理为其文化内核,具有较强的社会规范和教化性特征。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的“快活”民俗事像中可以看到其道德伦理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8.
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俗文化从不同侧面记载了陕西人文精神的变化和发展,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原发性、原始性、奇奥性、古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护、宣传并促进其发展.要高度重视,加强立法;要积极收集记录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要发展和创新民俗文化,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9.
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民俗艺术研究领域的多层拓展和相关学术理论的不断深化,以及实践领域所提供的发展经验。艺术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民俗艺术"概念的重倡、"民俗艺术"研究方法的探索、民俗艺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从理论背景上为民俗艺术学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民俗艺术学是在艺术学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交互作用的背景下形成的,此外,产业发展也在实践的层面上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0.
民俗的传承、创新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民俗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条件 ,分析了当代信息社会对民俗传承、创新的影响 ,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