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542篇
劳动科学   30篇
民族学   122篇
人才学   19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895篇
理论方法论   199篇
综合类   2401篇
社会学   662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叙事性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冲破了极左思潮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各种清规戒律之后,新时期文学呈现多样繁荣的局面。本文简述了新时期文学人物形象变迁的轨迹,并认为文学形象的变迁是社会生活、时代特征和文学观念的迅速变化体现于文学创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82.
审美错觉是人把客观事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 ,在深刻体验后所产生的误差性意象变化。唐诗中的审美错觉描写能够细致地反映人物特殊复杂的心理世界 ,传神地刻画客观事物的不同形态 ,真切地再现斑驳陆离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983.
针对国内对微型小说人物作用的争议 ,本文提出两种状态并存的观点 ;同时 ,就微型小说人物塑造的原则 ,提出“单质性”和“特征性”的观念 ;对微型小说的人物塑造 ,指出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984.
论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塑造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几经调整。于1995年提出了“参与和扩展”的全球战略,并在1997年发展成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对外政策霸权色彩日益浓厚。想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的图谋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985.
文学传统与个人才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传统构成了后人文学活动由以出发的必要起点 ,但文学传统也离不开个人才能 ,文学传统只有是在那些具有非凡才能和创新精神的“卡里斯玛”型天才人物手中方能生生不息地得到延传。天才人物在文学传统革故鼎新的过程中首开风气、建立规则 ,但又不将传统和规则概念化 ,他只是提供一种典范。这种天才人物所建立的典范又不与理性活动势不两立 ,它以理性为基础又超越了理性 ,扬弃了理性却又将理性保存于自身之中  相似文献   
986.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受外部力量冲击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屈辱与抗争始终交织在一起。由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漫长的和曲折的,因此我们研究的着眼点既可以落在社会宏观发展方面,也可以对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具体领域的变迁进行考查。本文拟就管见所及,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关于教育救国的思想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987.
乔治·爱略特后期小说《米德尔马契》通常被当代评论家们认为是其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十九世纪的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拉蒂斯洛却是爱略特这部大作的败笔。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在于拉蒂斯洛  相似文献   
988.
历史人物多姿多彩,这是历史教学中最能吸引学生的部分。可是,目前许多涉及到人物的历史教学课例或教学设计,往往将人物淡化,以突出历史事件。不少教材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也只是生平介绍,这就会造成历史人物教学的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989.
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高职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塑造其新型人格是高校思想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0.
集中探讨了方方在《乌泥湖年谱》中对丁子恒这一核心人物的叙述立场和叙事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作者采用这一策略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