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82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16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616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1763篇
社会学   519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总结了建国50年<史记>人物研究三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及人物研究的几个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2.
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集中展现《水浒传》中“宋江杀惜”情节的影片《阎惜姣》一方面通过对阎婆惜追求真爱及其孝女形象的彰显重新塑造了这一特殊的女性人物;另一方面,影片又出色地发挥了戏曲唱段对于片中人物性格刻画的重要作用,从而既折射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对于《水浒传》人物精神内涵的特殊理解与诠释,亦体现出戏曲元素对于古典名著改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苏轼一生南羁北宦、颠沛流离,其中南贬儋州乃宦迹的最后一站。他于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离开惠州,同年七月二日到达儋州;元符三年(1100)六月上旬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一月四日到达大庾岭,结束了岭南贬谪生活,回到内地。其间所经行的路线、交游的人物及创作的诗文,班班可考,无不彰显了诗人坎坷的心路历程与丰富的情感内涵。我们通过察考苏轼南贬儋州经行路线,兼及其交游人物与所作诗文,对深化晚年苏轼研究,探讨宋代交通与文学关系研究均不无禆益。  相似文献   
104.
文章从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人民英模人物的现象入手,描述歪曲人民英模人物的种种表现,概括了歪曲人民英模人物表现的主要特点。从学术立场出发,直指历史虚无主义者歪曲历史事实的要害,利用可信的历史资料和新的调查结论,对有代表性人民英模的历史事实做了还原和强调,提出历史科学的客观性和历史研究工作者应持的求真态度,强调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科学地评价人民英模人物。  相似文献   
105.
在长篇历史小说《杨度》中,唐浩明塑造的主人公杨度共呈现出四副面孔:书生杨度,政客杨度,禅师杨度,以及三幅面孔的纠结所造就的悲剧杨度;杨度形象的饱满和立体体现了唐浩明作为一个学者的思想深度和作为一个作家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06.
和新闻传播相似,教育领域也存在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更注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知识,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从受众意识的角度看,大学教师授课和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有着诸多的一致性.教师教学应积极借鉴主持人的主持艺术,着力构建主持艺术教学新模式,通过提高课堂语言艺术、善用幽默手法、做好现场调控等手段,培养教师的主持人风格.  相似文献   
107.
李倩倩 《生存》2020,(9):0050-0050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指导中,存在单一、传统的局面,欠缺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要转变以往教学形式,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优化传统教学策略,进而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本文就主要针对高年级的人物外貌描写指导为核心,以《一面》读写链接课为案例,以读写链接为切入点,针对课标要求,制定明确的指导策略,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的能力,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08.
俄罗斯作家叶甫盖尼·沃多拉兹金的历史题材中篇小说《挚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为历史背景,书写了战争中3位德国年轻人之间真挚纯真的友情故事。小说打破了后现代理论文本阐释的桎梏,将历史与文学纳入同一符号系统之中,消解了原有的宏大历史叙事批评模式,关注战争权力边缘“他者”的话语。通过描写拉尔夫等小人物的轶闻“小历史”,逝去的战争空间得以重构,作为阐释者的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重塑,对战争产生了新的价值认知。  相似文献   
109.
相声作为一门笑的艺术,其通过多种方式,借助多种手段制造"包袱",其中人物是"包袱"的制造者,与此同时也成为演绎者、展示者。在相声演出中,一个人物可生发多重身份:台下演员、台上演员、作品人物,其间必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是形成笑料之所在。因此,以人物为中心研究相声,分析观众所接收到的人物每个身份的笑料,身份之间差异之笑料,探讨其带来的致趣之处,对于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研究及其舞台实践与发展,或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刘艳 《东岳论丛》2022,(8):22-30
周梅森的两部改革题材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与此前的改革题材长篇小说不同,“块茎状”、多元中心主义“复式”文本结构模式,带来的是主要人物由一元化趋于多元化,显示的是改革阻逆力量虽一度存在甚或曾经较为强大,却无法阻碍正面主要人物的正向领导与企业的正向发展;改革历程虽愈显艰难曲折与复杂,却也从侧面衬托出发展的可贵与不可阻抑,愈加显现维护改革以及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主要人物的正向领导力、执行力。小说关于“反面人物”与“类反面人物”的叙述机制,是这两部小说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与维度。运用福斯特的“扁平人物”观与“圆形人物”观,可以解析两部长篇小说当中的人物尤其是次要人物、小人物人物叙述机制。这些都为该类题材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能给予当代文学创作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