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教师道德修养比其它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人道”是教师职业道德活动的重要原则和应有的状态 ,“人道”是以反对“神道”和摒弃“兽道”的姿态出现的。作为教师 ,只有摆脱“无道”状态 ,才能进入“忧道”和“谋道”的境界。“人道”的实施是一个由“知道”到“体道” ,再由“体道”到“行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2.
身为所处时代少有的、受过系统教育并长期从事专业研究的知识分子,张承志在《心灵史》中大力倡导以“信仰”对抗“拜金”“物欲”等时代病症,但张承志的《心灵史》却呈现出强烈的反理性、反人道倾向。《心灵史》认为“贫穷必须信仰”“必须贫苦才能信仰”,拒绝对“哲合忍耶”教义做出阐释,提倡“血”和“孤绝的抗争”,离开了知识分子所应当秉持的启蒙价值立场,折射出某种形式的知识分子的自我背离。  相似文献   
123.
国家对科技的追求承载着对安全的价值诉求。其中,科技是国家实现安全目的的工具,安全目的是国家在观念上事先建立的科技活动的未来结果。但国家科技安全价值诉求的实现远非如此简单,作为价值客体,科技安全诉求始终存在着强烈的利益意识倾向,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关系体系下,国家对科技安全的诉求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国家间科技安全的博弈与较量,加深了国际社会的安全困境,潜伏了威胁整个人类安全的危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呼吁国际社会坚持科技人道化,要在科技人道原则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安全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和谐科技安全道路;构建公正、公平的国际科技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24.
学界喜欢用“实学”来标示船山学的特色,但“实学”一词只能在静态上展示王船山的学术倾向.并不能从动态上展现其学术风貌。而借用其本人在《张子正蒙注》中反复强调的语词。则有望展示船山学的动态特征。“切问近思”即具有这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5.
谭广旭 《云梦学刊》2003,24(3):70-72
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焦仲卿妻与其他众多的“弃妇”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其能“自求遣归”,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对于地位极为低下的妇女来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妇女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漫长道路上迈出了可喜而艰难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6.
127.
作者对卡尔·马克思的哲学文本进行了系统的解读,获得了新的理解和省悟.认定马克思哲学不是任何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而是实践着的"现代人道主义".由此作者把马克思哲学"人道化"、"意义化"、"人文化"、"价值化"、"理想化"、"境界化"、"人格化"、"自由化"、"未来化".  相似文献   
128.
论礼的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借助于一种现象学的方法,重新探索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原初形式的礼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考查了礼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变并为人们揭示出了其所内涵的至今不泯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平等、消灭私有制、民主和人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伦理的基本准则,对于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伦理价值和伦理实践作用重大、影响至深.由这些准则具体演化而来的公正、富强、法治和自由的准则同样是现今的和未来的社会主义运动所奋斗的目标.上述社会主义准则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推进给我们开辟了思考和发扬这些准则的无限宽广的伦理天地.  相似文献   
130.
先秦儒家的人道思想由孔子奠基,经孟、荀而确立;两汉至隋唐,儒家的人道思想在与神学的冲突中曲折发展;宋元明时期,理学在重振儒家人道思想的同时,也把正统儒学反人道的因素发展到顶点;明清之际对理学的扬弃虽包含着对其反人道因素的批判,但理学最终仍占上风,儒家人道思想就此而告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