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42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吴媛媛 《北方论丛》2007,1(3):73-75
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产生、发展、定型这一流变过程,与其它人称代词比,有着较大的差异。除“渠”、“她”外第三人称代词皆源自于指示代词指示性和称代性的分化,当指示代词的称代作用趋强势时,就已向第三人称代词转化。指示代词称代特性在第三人称代词流变过程中,一直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2.
上古汉语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繁复的原因 ,各代词之间的关系 ,一直是学术界甚感兴趣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 ,古今学者进行了多方探索 ,提出了种种见解 ,但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1] 其中“我”、“吾”、“女”的关系更因胡适和高本汉的有关论著而成为问题的焦点。[2 ]1918年 2月 ,胡适在《北京大学日刊》发表《吾我篇》和《尔汝篇》 ,[3] 首次较为全面地从语法角度考察了“我”和“吾”、“尔”和“女”之间的区别。其中关于“我”和“吾”的主要结论可以概括为 :(一 )“吾”用作主语、定语 ,不可用作宾语 ;(二 )“我”用作宾语、定语 ,有时…  相似文献   
153.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 ,大地岭土话的词化变调 ;第二 ,大地岭土话的名词“花钱”的使用范围和量词的搭配关系 ;第三 ,大地岭土话的人称代词跟其他方言、语言的比较。文章认为词在汉语中也是有现成标志的 ,要重视对偏僻的边界地域的方言调查  相似文献   
154.
本文通过对人称代词"渠、他、伊"等历时发展演变的阐释,探讨第三人称代词最终确定为"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5.
在语篇中代词除了具有衔接上下文的功能之外,还常常能发挥一定的传递语用功能的作用。本文以“人家”为例,用《红楼梦》及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为语料,分析了代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  相似文献   
156.
李璐  曹炜 《江淮论坛》2022,(3):166-172
上古汉语中的无定代词主要有“某”“或”“有”“莫”等。无定代词“某”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定语,也常作宾语和主语,更多指代不明言的人、地、事、物等。无定代词“或”只作主语,一般指代人,很少用来指代事物,指代事物时多用来指代动物。无定代词“有”均作主语,绝大多数用来指代人,也有部分用来指代事物,“有……者”结构中“有”的性质一般均为无定代词。“莫”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绝大多数作主语,也有作兼语的情况,绝大多数用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事物、地点等。  相似文献   
157.
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首词,是李煜归宋之后的作品,抒写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后的悲恨。从内容上看,这首词比较平实,但从艺术上看,又颇可玩味。词中开首就写出一个"恨"字,前边还冠以问数量的疑问代词"多少",诗人的恨,一定多到无法计量的程度了。那么,如此多的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第二句回答说:"昨夜梦魂中。"这两句自为呼应,写出了"恨"和"恨"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8.
现代汉语代词的教学长期以来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原因在于照搬了实词的教学方法.代词就其本质特征来说,处于实词和虚词之间的过渡地带,它的使用明显带有虚词的特点,因而必须借鉴虚词教学的手段:教学重点可以确定为代词的虚用用法,包括无义代词、任指代词、虚指代词,难点为这些代词使用的固定格式;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模拟语境法、比较法、列举法、改错法、造句法等.  相似文献   
159.
释 "所"     
从“所”的字形分析,它的本义应是名词“处所”,由此又引中为名词“意思”。后来由于名词的虚化,“所”虚化为虚 位代词,表指代作用,但不能单独使用,此外,“所”字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作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160.
彝语引述人称代词是一种很特殊的语法现象,目前专家学者观点不一致,争论较大。本文试通过对这种引述人称代词的人称属性、引述功能、使用范围及其参加的语句形式作一深入的探讨,以便人们统一认识,指导这种语法现象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