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1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764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240篇
人才学   179篇
人口学   59篇
丛书文集   1430篇
理论方法论   778篇
综合类   3291篇
社会学   734篇
统计学   87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94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392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251.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生态发展。该文针对专业培养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了生态视角下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双线并重、‘专业—科研平台—企业’三位一体”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52.
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训练营。通过课程、辅导、知识拓展及创业社群打造线上教学平台,通过项目探索、企业考察、创业见习、商业路演等构建线下实践体系,同时建立人员保障体系及训练营考核指标等,保障训练营有质有量完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修与辅修相结合、创新引领创业,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孵化”全链条培养体系,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253.
该文以“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的教育生态环境下,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在新工科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工智能+X”专业课程体系、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新特点进行研究,结合烟台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提出适合职业院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提高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的实施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4.
“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高校专业知识教学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校培养能力导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为例,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及实验教学考评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旨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培养遥感应用人才,为应用型高校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5.
该文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平衡小车为实践载体,从零开始完成平衡小车的框架搭建、仿真分析、运行设计及实现,将课程计划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充分融入实践中,最后用智能车竞赛检验团队的创新成果,实现教学和实践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程的认知,掌握了实际应用技能,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四阶融合递进金字塔式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同时,该文以“两性一度”为抓手,以思政为引领,重构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能力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有效提高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56.
在产教融合政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下,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载体应运而生。为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为例,该文从产业学院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建设与运行模式构思、七大重点内容以及预期成效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为其他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需要进行深度融合,以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建设水平,进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该文指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供相关高职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258.
259.
李升  苏润原 《南方人口》2020,35(4):41-56,67
定居意愿是衡量流动人口转向稳定生活状态的重要指标,实则包含了居留意愿和落户意愿两方面的内容。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重点从与制度结构相关的“户籍地禀赋”与“流入地融合”两个维度,分析流动人口“居留-落户”的定居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地禀赋性因素的“回流”效应和流入地融合性因素的“拉动”效应对流动人口不同层面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与责任、情感、伦理相关的户籍地禀赋性因素以及与经济融入、社会与文化接纳相关的流入地融合性因素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比较显著;与财富价值相关的户籍地禀赋性因素以及与城乡区位相关的流入地融合性因素对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的影响比较显著;制度融入因素、生活融入因素、身份认同因素则对两个维度的定居意愿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对于具有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政府应该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激发流动人口参与社会建设、增强对流入地的身份认同与文化接纳等融合水平;对于没有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也需为其“回流”后在户籍地的再次融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