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4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1127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119篇
人才学   223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1338篇
理论方法论   357篇
综合类   3454篇
社会学   582篇
统计学   361篇
  2024年   456篇
  2023年   1244篇
  2022年   809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数字经济的异军突起,给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要依托的法治秩序带来了挑战,也产生了全新的法治需求。面对新出现的“治理赤字”,如何提供优质的“法治产品”,构建有助于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的法治秩序,成为当务之急。但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高度依赖科技创新,处于不断创新、发展与变化之中,具有创新性、跨界性、虚拟性以及平台性等典型特征,由中央层面进行统一的法治供给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也无法有效激活地方数字经济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为此,中央通过《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选择在部分地方进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与治理的试验,鼓励试验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地方性法规探索。此背景下,数字经济领域的法治建设,除了由中央统一推动诸如《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基础性法律制度的供给外,地方政府以法治试验的方式接入部分法治供给在理论层面何以可能,在实践层面是否具有现实基础、面临那些挑战以及如何克服,便成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借助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法治试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地方法治试验,是一种有效回应数字经济法治需求的经验性治理方式。其...  相似文献   
52.
李梦雨 《延边大学学报》2022,(4):123-132+144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有效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2011-2018年中国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作用机理、城市差异和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从多个维度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对传导机制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支持创新发展与共享发展的途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其在经济总量较大、融资可得性较强、人力资本较高的城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面影响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教育投资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不仅解构了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单向性,还消解了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中H村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证考察认为:技术增信的价值共识、技术赋权的主体共建、技术赋能的行动共治和技术互惠的成果共享形塑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应以“治理效能”提升为导向,从主体共建、动力激活、资源整合、共生平衡和规则约束等方面探究乡村数字治理的运行机制,以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54.
经历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等发展阶段,元宇宙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结合元宇宙理念的丰富内涵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可以发现,元宇宙对文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而若从场、人、物三个维度看,元宇宙与文化产业的结构、地位、产业关系和发展趋势等也都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元宇宙对文化产业的赋能作用,积极构建以基础、用户、服务、环境为基本内容的元宇宙文化产业生态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数字期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普及,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及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内外现在对传统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经费支持力度减弱,迫使传统期刊社结合数字期刊,利用互联网市场进行营销寻找出路.以国内"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家数字期刊经营企业为重点,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的横向整合以及内容结构、互动服务、编辑流程三个方面的纵向整合为路径,分析数字期刊的经营举措和营销方法,从而揭示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
梁红秀 《创新》2022,16(1):49-56
新发展格局对市场服务和政府服务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历史要求“。足、融、拓”是市场服务创新发展的方向,“通、平、引”是政府服务创新发展的方向。市场服务的创新发展需要政府服务提供环境支持,政府服务的创新发展需要市场服务提供物质支持。新发展格局下市场服务的创新发展和政府服务的创新发展应追求辩证统一。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统筹市场服务与政府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平台,统筹市场服务和政府服务创新发展要注重发挥政府服务对市场服务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7.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贫困问题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引发新的关注。基于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响应函数(RIF)回归方法探究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显著扩大了农户收入差距,并具备明显的马太效应,高数字素养能够攫取更多数字红利,而低数字素养更容易陷入“数字贫困”状态,无法发挥出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2)应用数字素养会显著加剧农户收入差距,而通用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这种情况也得以印证,现阶段数字“接入鸿沟”已经得以解决,数字“应用鸿沟”差距逐渐凸显。(3)数字素养能够缩小农户财产性收入差距,但会显著扩大工资性收入差距与非农经营性收入差距。脱贫地区受到数字素养的马太效应更强,农户收入差距明显加剧。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农村内部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同时数字贫困问题加剧了农户收入差距。新发展阶段我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不仅要注重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弱势群体数字素养的培育,更要加快构建农村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8.
选取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农村数字化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正向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因此应重视农村数字化转型在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村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通过阐释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评价2012-2021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时序演变和空间特征两方面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2)从时序演变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其中耦合协调度呈轻度失调 濒临失调 勉强协调演变,由衰退失调型转向过渡磨合型,整体未达到协调发展;从空间特征看,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不同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据此,提出推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从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内容社交素养、数字媒体创新素养和数字安全保护素养4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数字素养对农村居民数字生活参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总体偏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数字消费、数字文娱、数字出行、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和数字生活参与度。社会网络、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对不同领域数字生活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素养通过强弱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各领域数字生活影响存在差异,尤其是弱关系网络对参与复杂数字生活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教育培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自我效能感,统筹协调强、弱社会网络,提升社会学习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