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探讨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的基础上,研究《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按照“原址、原位、原貌保护”的要求,对该壁画的保护修复符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原则,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严格按照文物保护修复的程序,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保护修复项目为平台,将科学研究、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成果推广、宣传共享与工程实施紧密结合,使保护修复项目成为科技保护创新的“田野实验室”、中德合作交流的“学术沙龙”、文保技能人才的“学习课堂”、殿堂壁画保护的“技术推广站”和文化遗产成果共享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62.
《四川省情》2009,(7):50-51
陕西街原本并不叫陕西街,而叫芙蓉街,也有传说它叫芙蓉花街。  相似文献   
63.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研究多数依循着西方国家与社会的经典理论范式展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反向求证的研究套路在面对中国社会组织这一不断变化发展的经验现象时遇到了各种危机,未能揭示出真正契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实质。如何才能透过社会组织寻找到一条接近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真相的途径呢?回到历史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它将有助于我们跳出西方经验和理论框架的桎梏,同时也有助于超越狭隘的现在,以社会组织本身的演变为主角,充分贴近其本来面目,把握其深层构成的原则。  相似文献   
64.
从会馆看清代海南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的流动 ,清代海南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海内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商业会馆在海南的建立以及琼州会馆在海内外的活动是其发展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65.
襄阳双沟镇是一个具有晋商历史文化典型性的古镇,其2014年新出土的《乾隆山西会馆碑记》为我们探究清代山西商人的行踪提供了具有“典型性”的历史资料,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我们把握清代山西商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6.
河南境内商业会馆的现有研究中,会馆碑刻的文献价值已被广泛认可,但尚无专文对碑刻本身加以探讨。依据田野考察与文献记载,展现河南现存商业会馆的分布,对馆内碑刻的数量、年代、类型进行梳理,分析其所呈现的特征,有助于学界利用碑刻推动会馆史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7.
同乡会是团结同乡、联络乡谊的一种新式地缘组织,出现于清末。近代旅外徽州人建有数量众多的同乡会。徽州同乡会采用现代党团的组织形式,内部分工明确,突出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强调监督制衡,并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逐渐完善治理架构,以增强适应能力。会员是同乡会最基本的构成,他们缴纳的会费及捐输是同乡会的重要收入来源。同乡会对内服务同乡,对外服务桑梓,这也是其开展会务活动的中心内容。各地徽州同乡会高度重视教育,从建小学、开夜校、设图书馆乃至办幼稚园等举措,可以看出同乡会为满足旅外同乡的现实需求,提高同乡的就业能力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68.
狄考文夫妇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登州创办蒙养学堂,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后来发展为登州文会馆.文会馆在办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目标和德育教育上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模式,从而对近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商人是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在特定历史时期里,更是产生过特殊的影响.晚清汉口不仅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国内码头,也是最主要的开埠城市之一.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汉口,活跃着众多的传统商人和新式商人.作为主要传统商人之一的陕西商人,大多源自乡土农家,在商贸辐辏的汉口,以其自有方式建会馆、联乡谊、敬神祗,从事货殖、谋生之道,追求“锦旋”人生.他们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反映了近代汉口平民社会的最为本质的一些画面.  相似文献   
70.
重温"牛车水"的历史2012年9月,笔者从凉爽的澳大利亚墨尔本飞往狮之王国一一新加坡,走出飞机舱门,顿时被一股炙人的热浪所包围。这里仅是常年30度气候中的一天罢了。可我们真的感到吃不消了,但是眼望煦煦攘攘的人群,尤其是那么多的外国游客,无不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住游客和行人的步伐。当然,这当中也包括我这位耄耋之年的热心研究者。作为一个华人,来新加坡的首选目标,自然是"牛车水"了。再说作为一个海外华人史的研究者,牛车水历史博物馆,那就成了重中之重了。什么叫"牛车水"?牛车是指牛挽拉的木结构车辆,有两轮或四轮,上架木板,由一牛或数牛挽拉。在中国,牛车起源较早,相传汉朝初年即己流行。中国人移民新加坡之初,即运用这个古老的牛拉车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所谓"牛车水",即指牛拉的在车上安置盛水大木桶的车辆,这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原始运输工具,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不过由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后来却被人们用作唐人街的代名词,百余年来一直沿用至今。关于牛车水载物的用途,一说是用以清扫街道,因为开埠之初,华人聚居于此,街道尚是泥土路,车过尘土飞扬,故用牛车水来洒地。然而此次在"牛车水原貌馆"内,却得到关于其用途的正名:牛车承载的清洁水是供华人居民饮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