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3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管理学   2620篇
劳动科学   136篇
民族学   420篇
人才学   919篇
人口学   75篇
丛书文集   3227篇
理论方法论   704篇
综合类   8997篇
社会学   2671篇
统计学   144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806篇
  2014年   1587篇
  2013年   1375篇
  2012年   1455篇
  2011年   1634篇
  2010年   1617篇
  2009年   1779篇
  2008年   1751篇
  2007年   1132篇
  2006年   940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700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614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情境”教学的几种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情境环境,探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福建体育自然环境建设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福建自然环境的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对福建体育自然环境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探讨 ,提出了若干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主要分析和讨论了福建体育自然环境的现状、体育自然环境理论、福建体育自然环境若干因素、福建体育自然环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3.
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终身体育对体育改革有深刻的影响。在全民健身计划出台的形势下,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锻炼能力,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4.
本文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常州地区28所初级中学体育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体育有差距,发展不平衡,其原因在于受经济发展、师资力量、环境条件、运动设施等方面的制约。指出学校体育工作应纳入省、市各级层次的教育发展战略,并制定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5.
感性消费下的商场服务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感性消费是当今消费较为普遍的现象 ,也是企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感性消费行为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 ,综合商场服务的特点及商场功能的新变化、探讨适合现代服务的特点及商场功能的新变化 ,探讨适合现代感性消费趋势的商场销售服务策略 ,包括注重服务内涵 ,开展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商场服务 ,以促进我国多数商场服务质量迅速提高 ,提高商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6.
体育教学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活动,它不仅有传授体育知识和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健美的体格等方面的特点,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47.
本文主要对影响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进行了分类研究 ,为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论企业公共关系促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促销策略是企业在进行产品(服务)促销活动中常采取的有效的手段,它能改善企业与公众的关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9.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体育不仅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要重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0.
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是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这是居民消费能力、消费动力和消费环境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居民收入增加与GDP增长不同步导致居民消费能力有限,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则引起消费能力分配失衡;其次,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不稳定、消费信贷制度滞后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居民消费动力;最后,相关配套体制和设施不健全、与市场经济不协调的消费习惯等也都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