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8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3篇 |
劳动科学 | 7篇 |
民族学 | 305篇 |
人才学 | 18篇 |
丛书文集 | 916篇 |
理论方法论 | 180篇 |
综合类 | 1908篇 |
社会学 | 109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94篇 |
2013年 | 221篇 |
2012年 | 226篇 |
2011年 | 243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254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21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陈淑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2-37
敦煌写本P.3532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记载了8世纪前半叶丝绸之路沿线西域、中亚、印度诸地29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政治军事、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关于各国宗教信仰情况的记载,十分丰富而具体,可与两《唐书》《大唐西域记》《佛国记》等文献相印证,尤其重要的是,其中有许多记载丰富于他书,有的甚至不见于他书,对唐代丝绸之路社会历史与宗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2.
景天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作为世界遗产地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之所以能传入佛教并将佛教文化保存发展下来,与其地形、气候、气象等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也一步步被描绘为文殊菩萨的形象或载体。本文通过对地理要素与佛教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深度探讨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与五台山自然地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张丽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3):47-51
明清时期佛教信仰在妇女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妇女俗尚佛事。这些佛事与妇女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成为她们精神上的寄托,另一方面也使她们得到了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可能。社会的崇佛风气、佛教自身的吸引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这时期妇女信佛普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
85.
潘忠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5):25-34
儒家经学有章句、经注和义疏等著述形式,其中"义疏"体裁出现于西晋,在东晋中晚期之后渐趋盛行。令人遗憾的是,今人对于"疏"体的研究,较为薄弱,甚至有许多错误的看法和认识。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认为儒家的义疏来源于佛教,并注意到义疏之学有"疏不驳注"的原则,以为这种原则意味着义疏之学缺乏创新精神。考察儒家义疏的起源,当早于佛教的义疏。至于南朝,儒、佛两家的义疏之学同时兴盛,相互影响,那种认为佛教义疏单向地影响儒学的见解,乃是片面的。而唐初学者所标榜的"疏不驳注",实为激烈的民族主义主张,这一主张的含义,是企图清除佛教对儒家义疏的影响,越过佛学而遥继经注之学。由此而论,有必要对中古经学的著述形式做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
秦川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88-94
中国古代小说在内容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劝惩教化 ,劝惩教化几乎贯穿整个古代小说的始终。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向来低下 ,正是因为有了“劝惩教化”的保护色 ,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才逐渐有了“小说”的一席之地。历代学人都将中国古代小说的“劝惩教化”归之于儒 ,其实 ,“劝惩教化”并非儒教所专有。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有大量佛、道“劝惩教化”的例子。古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得以确立并逐渐得到提高 ,这不仅是儒教“劝惩教化”所发挥的作用 ,还充分体现了佛、道“劝惩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大海寺始建于北朝,盛于唐代,北宋以后衰落。大海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以唐代中晚期造像艺术成就最高。文章探讨了大海寺的历史,并着重分析了唐代大海寺的佛教造像、宗教信仰及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88.
王欣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1):9-12
汤用彤在研究中国佛教史过程中,特别注重“同情默应,心性体会”的学术态度,主张用亲身的体验会通去领悟古人思想的精髓;考证法和比较法也是汤用彤治宗教史常用的方法,他通过周密的考证、系统的比较阐述了中国汉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佛教的发展历史,理清了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史的脉络。 相似文献
89.
郑立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1):86-88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的装饰设计,是为了美化佛教思想,宣传佛教的教理、教义,体现出鲜明的设计艺术特点。从舍利塔上的莲花、植物纹样、造像铭和小佛像几个方面看,应属晚唐五代的装饰造像风格。 相似文献
90.
历史上云南、蒙古、西藏等地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受佛教影响十分巨大,明代佛教具有由内地向边地转型的新趋势。明朝政府以佛教作为维护祖国统一、稳定边疆民族地区、促进民族交流的纽带,其中的历史经验,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