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79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41篇
社会学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比丘林、科瓦列夫斯基、卡缅斯基、列昂季耶夫斯基、西维洛夫、沃伊采霍夫斯基是 19世纪上半叶著名的俄国汉学家。他们以扎实的汉、满、蒙语言功底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促成了俄国大学汉学教育的诞生。这一时期俄国汉学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到汉学人才培养机制都显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 ,俄国自此跻身于欧洲汉学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722.
张胜利 《北京纪事》2015,(9):104-108
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妇女走出国门的凤毛麟角。1899年,一位中国妇女迈出闺阁,赴海外旅行,她就是中国近代妇女旅游的第一人--单士厘。单士厘以外交使节夫人的身份,随同丈夫出国长达10年之久,游遍日本和欧洲各国。所到之处,观览名山大川,采集社会风土人情,并将所见所闻,撰写成《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在《癸卯旅行记》中,单士厘第一次将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介绍给国人。在旅俄期间,单士厘被托尔斯泰的文章所感动,对他关心民间疾苦,不畏强暴,敢于揭露俄国社会的腐败、黑暗的品格由衷的敬佩。她用大量文字介绍了这位伟大的俄国文学家。“托为俄国大名小说家,名震欧美。一度病气,欧美电询起居者,日以百数,其见重世界可知。所著小说,多曲肖各种社会情状,最足开启民智,故俄政府禁之甚严。以行于俄境者,乃寻常笔墨;而精撰则行于外国,禁入俄境。俄廷待托极酷,剥其公权,摈于教外(摈教为人生莫大辱事,而托澹然);徒以各国钦重,且但有笔墨,而无实事,故虽恨之入骨,不敢杀也。曾受芬兰人之苦诉,欲逃无资。托悯之,穷日夜力,撰一小说,售其版权,得十万卢布,尽畀芬兰人之欲逃者,藉资入美洲,其豪如此。”文中流露出她对托尔斯泰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批判了沙俄的专制文化统治。  相似文献   
723.
从1870年代开始,恩格斯十分重视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在相关著作和书信中,提出了这样三个重要理论观点:一是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社会不能解决高级社会发展阶段才遇到的问题;二是农村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自然基础;三是须从大历史的尺度看待资本主义导致的后果。恩格斯的这些理论观点既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精神要义,也是对俄国等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特点的深刻洞察,对于我们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能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24.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从最初作为清算极"左"文艺思潮,冲破"文艺从属于政治"观念束缚的一支重要力量,到80年代中期文艺批评界"方法热"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再到90年代后期对文学创作观念和后现代文化研究立场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在中国已经走过了30年的接受、演变与影响的历程.  相似文献   
725.
许蓉 《江汉论坛》2007,4(7):14-17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充分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且提出了如何搞好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6.
19世纪末,欧亚腹地的政治文化现象是"双泛"(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泛突厥主义发源于俄国的鞑靼斯坦,其切入点是语言教育,即"新式"的教育——"扎吉德"运动。"扎吉德"运动,既是民族复兴运动,又是宗教改革运动。我们在研究"扎吉德"运动时,还很难将它完全归于"双泛"中的哪一个。民族(nation)是由民族主义者(nationalist)构建、想象的产物,但构建、想象的必要前提是教育的普及。事实上,在古代文盲社会,是没有民族主义的。清末,新疆维吾尔族社会悄然兴起了一场近代文化启蒙运动,其源头是俄国鞑靼斯坦的"扎吉德"教育。新疆近代文化启蒙运动开辟了新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教育,它的贡献应予充分肯定。但是,其负面作用是:"双泛"借"扎吉德"教育大举传入新疆,在造就维吾尔族第一代现代意义的民族知识精英的同时,也培植出麦斯武德等第一批"东突"骨干。这伙人在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而奔走呼号,形成了一个分裂主义的帮派,这就是新疆"东突厥斯坦"运动的由来。  相似文献   
727.
郭丹 《北方论丛》2021,(4):158-166
俄国国家学派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以《远古以来俄国史》的学术研究实践,影响并例证了 19世纪下半叶俄国史学的四个基本特征:从史料出发建构历史解释;以历史学为中心吸收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历史背景下,以融合东方与西方的视角建构俄国立场的世界历史解释;从时代出发开展世界历史研究.谢·米·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学实践推动了19世纪下半叶俄国史学职业化的发展历程,成为凝聚俄国国家学派的中心,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俄国史学发展景观.  相似文献   
728.
吴天春 《中华魂》2013,(24):18-19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了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之路,青年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同反动统治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中传播马列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为黑暗中的人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729.
19世纪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与俄国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变革。他主张对社会进行改良,不主张激进的社会革命。他的思想影响了他对社会的批判,更限制了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从《平凡的故事》、《奥勃洛摩夫》到《悬崖》正表现了他的思想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人道主义构成了冈察洛夫对社会的批判和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立场,对其作品的人物塑造和创作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30.
作为“奥波亚兹传人”,俄国塔尔图符号学派代表人物洛特曼在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上,以对话主义为核心要旨,汲取历史主义养分,从文本多因互动格局入手,挖掘出文本的开放性和生产性,丰富了文学性内涵,增强了陌生化阐释效力,拓展了文化视野下形式主义文论的发展空间。洛特曼首先从文学语言的结构功能切入,提出“第二模式系统”说,夯实了以语言为中心的形式主义文论地基;其次以意义的生成秩序为契机,贯通文本与外文本,打破了形式主义文论的内容与形式二元对立的传统格局;接着强调文本的交际功能,突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往行为,修正了形式主义的作品中心论;最后落实到精细缜密的文本分析,引入“负技巧”零度结构,完善了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