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538篇
社会学   162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罗俊忠 《江右论坛》2007,8(7):62-64
汪曾祺的小说大多取材于他的童年和家乡的生活,既不特别设计情节,也不有意制造矛盾和冲突,而是专注于风俗民情的表现.他的小说没有较强的故事性,与"戏剧化小说"背道而驰,从而使其小说呈现出如日常生活一般的自然形态.同时,作家又总能在小说的"散文化"中创造一种生活的"诗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汪曾祺对自己在小说文体的散文化上是有着充分自觉的,可以说是一个有着清醒意识的文体家.  相似文献   
932.
杨富学 《兰州学刊》2006,3(1):55-59
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高昌畏兀儿政权归顺蒙古。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期受到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优遇。大批畏兀儿人入居中原地区和蒙古高原,或出任元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或从事宗教文化活动,为蒙古帝国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贡献颇多。蒙元时代,由于受到蒙古统治者的推崇与扶持,藏传佛教盛行全国,于是畏兀儿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修习藏传佛教的僧徒。他们有的作为高级僧官,参与对全国佛教的管理;有的代帝出家,成为皇帝的替僧;更多的则是充当翻译人员,以沟通皇帝与蒙古贵族与西藏喇嘛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元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33.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迄唐、宋为止,东胡系与突厥系居地接壤,交错分布,因此杂居、融合是常见的历史现象,尤其是东胡系民族走出兴安岭向西迁徙,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历史上具有规律性重复性的一个历史景观。但是,关于通古斯系民族,按传统看法,由于有一个南北绵延数千里的天然屏障兴安岭的横亘,它除了与南面的中原王朝和东邻的高丽王朝交往甚多以外,与其西部的大漠南北草原部族,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相。事实上,通古斯系民族向西迁徙也是很常见的历史事实。本文认为辽金时期迄13世纪初,在蒙古草原活跃的著名的篾儿乞部人在族源上应包含有众多的西迁人之后裔。  相似文献   
934.
文章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民俗风情这三种角度,对回族民间叙事长诗《紫花儿》进行了分析。认为《紫花儿》堪称回族民间叙事长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935.
试论元朝对畏兀儿地区的军政管理形式及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元朝政府对归附后的畏兀儿地区的军政管理形式 ,本文认为大体经历了畏兀儿亦都护自主国事以及过渡到元朝政府直接管辖两个阶段。此外 ,蒙古统治者对西域诸地的二重管理体制同样对畏兀儿地区政局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蒙古大汗与西北藩王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中 ,畏兀儿亦都护政权从自身利益出发所采取的两面都应付的态度致使元朝统治者改变了以往的政策 ,至元年间畏兀儿亦都护王室受命东迁应是其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936.
维·苏·奈保尔是个在艺术创作上具有独创性的后殖民作家。该文从叙述学视角模式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早期作品《米格儿大街》,该作品在第一人称基本叙述模式下,运用辅助与多种叙述手法,从而使整部作品获得了成功,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37.
近代西方童年观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义慧 《广西社会科学》2004,26(11):143-146
儿童是 2 0世纪人人关注的焦点 ,但儿童这种社会地位的获得却经历了漫长的磨难。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早期以及启蒙时代 ,由于童年观的差异与变化 ,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迥然不同。而文明的进程造就了童年观的进化 ,到 2 0世纪 ,儿童终于以天使的形象回归到上帝的伊甸园中。  相似文献   
938.
论舒曼<童年情景>主题贯穿性的组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曼的钢琴小品套曲《童年情景》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作品,作曲家通过运用各种对比手法,揭示出儿童多样化的形象及丰富的内心活动,同时也让主题材料多方位地自由"变形",但万变不离其宗,各个分曲的主题材料仍紧紧地围绕着一个核心进行,加上调性及和声方面的连续发展,使整部套曲犹如有了一根无形的"纽带",形成了整部作品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39.
崔建华  孟楠 《西域研究》2008,195(2):98-103
公元840年,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的回鹘汗国因天灾与内乱并行,在黠戛斯的攻击下灭亡了.回鹘残部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占领高昌及北庭等地区并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高昌回鹘政权延续了四个多世纪,到了蒙元时期,汉文史籍称其为畏兀儿人.9~13世纪是畏兀儿文化的关键发展时期,更是畏兀儿文化的重要涵化时期,由于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畏兀儿文化.  相似文献   
940.
从“胡同”到“酒吧”,城市化为城市空间打下了烙印,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伴随的却是文化的消解和历史的遗忘。《老炮儿》自上映以来,凭借良好的口碑一路坚挺,票房已经突破八亿。影片呈现出了两代江湖的交叠与冲突,同时也成为了展现北京城市形象的一部京派代表作。本文以《老炮儿》为文本,分析影片中北京城市影像的建构及其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