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摩罗 《社会科学论坛》2009,(10):113-130
“五四”精英群体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造,跟他们的文化选择相配合。我们知道,他们的文化选择是毫不犹豫地把西方文化作为中国社会的文化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从我们的社会中淘汰出去。这种文化选择后来被胡适、陈序经等人命名为“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72.
“五四”以前,学习西方、效法西方的文化发展道路模式是中国思想界对文化发展道路选择的主流。“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对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情况,出现了多种文化发展道路的主张。对于文化发展道路,瞿秋白的选择是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新文明。这一选择在当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73.
重评陈序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西化论代表人物的陈序经,几十年来人们只是责其文化主张的错误,很少有人对之进行过学理上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本世纪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给陈序经一个恰当的评价,认为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虽有偏颇之处,但其文化主张的大旨则是应该肯定的,充分体现了本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历史角度考察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认为它产生于"五四运动"前后激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法难,经过"科玄之争",反对"全盘西化论"和对"中国本位文化"的回应,形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由历史经验得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综合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5.
“世界中国学论坛”之“反思传统与现代” 近代以来以“西化”为内容的中国改革、革命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都加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和批判,要求进一步西方化乃至“全盘西化”。反过来,“西化”的成功却又促成了中国在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76.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虽然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但他“拿来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萌芽却是很早的事,应该从《摩罗诗力说》算起。鲁迅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拿来主义”的榜样。但是,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仍然有人对“洋货”发生恐怖;也有人对“洋货”顶礼膜拜,鼓吹“全盘西化”。近来有人提出要引进外国文化,而一些人则感到震惊,认为技术、资金才能引进,文化怎能引进?因此,现在来探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并非多此一举。  相似文献   
77.
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其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盘西化的理论,即“通盘受用西方化”或“全盘承受”西方化的理论。这个西化方案秉承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追求,包括两个方面:学术的西化(科学化)、社会政治的西化(民主化)。后者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主张自由与平等、民主与共和等现代文明价值。这个西化方案的哲学基础是梁先生的三段式的历史哲学,即关于中、西、印的文化“三路向”的理论;这种历史哲学的形上学根据是其意志论的人性理论。梁先生的全盘西化论不乏洞见与启示,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话语酝酿于清末,诞生于民初。此话语最早依托的成型故事之主人公多为归国留学生,却并无具体所本的人物“原型”。故事主体部分由清朝文人石成金所编《传家宝》中一则关于“北京的月亮比外地圆”的笑话加工改编而来。作为一种批判盲目崇洋媚外者的经典讽刺话语,其兴起与民初不满“西化”、强调“国性”的反思性思潮和中国留学生社会形象的变迁密切相关。在日本侵华加剧、“本位文化”运动开展和民族复兴思潮高涨时期,其得以广为流传,约在抗战胜利后达到高潮并延续至今。在近代中国总体落后于欧美日本的现实背景下,该话语常被用来提倡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批判盲目崇洋心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所反映与讽刺的那种非理性文化心态之内涵典型而复杂,成为“全盘西化”论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后者又反过来构成强化这一心理的理论导引和思想武器。该话语的实践呈多维化特点,具有丰富的自我阐释内容,有时也会被笼统、武断使用,成为文化保守者反对改革的工具。今天,它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79.
坚决反对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探索并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思想史的一条主线。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的实质都是要把中共和中国变成苏联或西方的附庸。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全盘苏化的两种倾向——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的斗争中,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思想史就是一部不断纠正全盘苏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