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9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648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对科举持理性的态度,在从事时文教育时,也注重包括古文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些书院施教者通过制定学规、撰写经典古文著作的叙录或评点时文课艺等方式,要求生徒钻研古文,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时文写作提供借鉴。清代书院"以古文为时文"教育有助于提高生徒的时文写作水准,增强生徒的应举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生徒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健康的人才;还有助于丰富时文理论,促进古文的发展与传播。一些书院进而以经是文学的源头为依据,凸显经书研读在"以古文为时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试图纠正清廷的科举目的与士人的应举意图之间所出现的错位现象,真正发挥书院传道讲学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2.
2006年度有关书院研究的著作资料有十本,论文200余篇,其书院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书院教育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书院与学术的研究层层深入、书院与社会关系的研究逐渐引起重视、书院发展史和书院制度研究的视角不断开拓、书院研究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3.
章学诚作为身后声名弥彰的浙江籍学人曾与当时直隶的书院教育发生过密切关联,在燕赵大地留下了特有的印记,本文从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角度试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54.
章学诚作为身后声名弥彰的浙江籍学人曾与当时直隶的书院教育发生过密切关联,在燕赵大地留下了特有的印记,本文从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角度试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55.
每年都有这么一节,这么多年来,扪心自问,有进步否,是形式上进步了,还是内容上进步了?为什么给当地百姓的感觉始终都是劳命伤财呢?是我们不爱自己的城市,没有城市归属感吗?还是因为办这样的活动时始终将我们百姓置之度外?因为没有参与感,并且动辄就是机关单位加班,公安交警上路,而当活动真正开展的时候却将百姓阻隔在大门之外、街之一隅。这么多年来,也没见好好进行总结过,反思过,到现在还是政府举着大旗在舞,让各个单位、企业参加、掏钱,这样的模式有出路吗?  相似文献   
56.
川劳社办[2008]6号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林业厅、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全省森林公安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07]81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森林公安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川办发[2006]11号)精神,  相似文献   
57.
古代书院实施大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中唐以后的民间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 ,是实施古代大学教育的学院。古代大学“皆用口授”的教学方式向生徒可“视简而诵”的转变是古代大学教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飞跃。书院一开始就有补于官写“废坏”在数量上的不足和“皆用口授”在方法上的不足 ;书院在宋代与说学的结合则又使其在内容和教学指导思想上有了新的发展。书院在实行导师全面负责的教学制度下采取了教师升堂讲说 ,生徒个人读书、作业、自修 ,师生质疑问难 ,学友互相切磋。 展礼仪、优游山川 ,组织讲会、文会、诗会 ,以小考核、课试等教学组织形式。书院并将德行的修养当作学习的最高目标。书院的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中的许多问题对今天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均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8.
罗志田 《文史哲》2022,(6):25-37+162
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胡适、吴宓等文化立场不同的趋新学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过去书院制的优点——自由讲学。他们都看到废科举以后的新教育出现了根本性问题,而书院这一“传统”体制中,却蕴含着走向现代的可能性。清季废书院的同时也剥蚀了民间固有的办学资源,使后来想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修改中国教育体制成为极其困难的事。然吸收“书院精神”的做法,当时已有所尝试,后来也在延续。在那个年代,他们已注意到人的物化问题,提出了从“物的教育”回归“人的教育”这样跨时代的根本主张。  相似文献   
59.
曾昭安 《人才瞭望》2016,(15):90-91
学校(书院)乃教书育人之场所,学校(书院)能否出人才,出精英,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不少名人还亲自为其题写校联.这些校联不仅意蕴深厚,而且富有情趣,耐人吟咏品赏,给人教益和启迪. 宋代理学家朱熹为白鹿洞书院题写校联: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相似文献   
60.
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矛盾是求道与学艺的矛盾。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西、苏模式的模仿主义以及越来越转向学艺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的轻视与路径匮乏,这都一直为国人所诟病。如何寻求突破发展的瓶颈,建立真正意义上21世纪的中国大学和本土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书院作为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组织,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代表之一,也是儒家人格培养的重要机制,在港澳台和上海等多地正在悄然复兴。立足当代,如何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就必须要审视书院教育的办学制度与治学方法,这也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