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关汉卿的<哭存孝>为我国早期悲剧画廊提供了一批富有色彩的人物造型,特别是李存孝和李克用这两位处于末路的悲剧英雄,更具独到价值.通过对<哭存孝>的悲剧情势、悲剧形象和悲剧类型的分析,认为<哭存孝>是一部以事件为中心的英雄悲剧,指出作品在表现形态上尽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之处,但所传递的时代剧场信息可贵,其开创之功是不可抹煞的,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对后世都是有益的昭示.  相似文献   
82.
吴伟凡 《殷都学刊》2007,(4):103-106
关汉卿散曲被推崇为本色派的代表,人们多从质朴无文和俗美特质的角度去认识。其实,关汉卿的散曲在俗美的艺术生态和审美关照中总是体现出多样的风格探索和多重的艺术韵致,其作品具有趣、野、丽、秀等亦俗亦雅的多重美感,显示出他驾御形式、表达多样审美个性的本领,是剧家散曲的典范。  相似文献   
83.
经典具有永恒的价值内涵,人类对于经典的建构与评判在历史的发展中完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异。无论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抑或学术范式的转型,都可能导致经典化机制的重大调整和经典化路径的重塑。文学史是现代学术体制的产物,通过文学史家对于关汉卿散曲代表作[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书写,我们可以窥见文化观念形态的嬗变对文学文本经典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关四平 《学术交流》2007,(10):154-160
关汉卿在杂剧中寄寓的婚恋理想,蕴涵着超时空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在择偶标准上,注重人品高洁和相互敬重等关键要素;在恋爱方式上,能打破"一见钟情"的传统模式,写出双方由友谊发展到爱情的动态演化过程;在男女形象塑造上,作者将美貌、才能、善良、智慧等美质赋予了社会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女子形象,使她们超拔于男人之上。从元代社会历史层面审视,这种婚恋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针对性;从跨时代的角度纵向观照,它集中体现着人类的高层次感情形态与美好追求,是人性真、善、美的高度凝聚与亮丽闪光。  相似文献   
85.
戏剧家关汉卿和近松门左卫门在中国和日本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莎士比亚在英国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几乎等同.他们两人在戏剧创作技巧和内容取材上也存在不少相似之处,本文主要以两人创作的以"妓"为主人公的爱情戏剧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关剧的"士妓恋"和近松门剧的"町妓恋"题材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在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命运抗争主体以及结局处理方式等方面,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异同.  相似文献   
86.
元末人杨维桢的一首《宫词》中有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之言,尝被戏曲史家重视并引用。王国维、郑振铎都认为词中关卿即关汉卿。孙楷第持异议,认为是被赐关姓的硕德闾。其实关汉卿决非优谏人物,杨氏自己也曾说关汉卿是士大夫之属。如果他在写《宫词》时把关汉卿称作优谏,那是对杂剧作家故作贬抑之言。  相似文献   
87.
现代河东方言中仍保留和使用着不少元代词语,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文章选择关汉卿《窦娥冤》中21条词语,辅以其他汉语历史文献,释义并举例说明用法,以丰富晋方言词汇史的研究,并为关汉卿籍贯解州之说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88.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杂剧而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曲,今存小令50多首,完整的套曲12篇。由于他的伟大成就。关汉卿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同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极高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89.
关汉卿的杂剧有着浓厚的教化意识,根源于元蒙政权对儒家文化的践踏所造成的价值观的失落、关汉卿疗世救时的自觉以及戏曲教化的传统。它既给关汉卿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成功,也给其作品带来了不少缺憾。  相似文献   
90.
《救风尘》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其价值在历史语境中被不断书写、阐释。在明清两代,《救风尘》较少被提及,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在这一时期《救风尘》未见演出,且无改编本,这一现象与元中后期杂剧衰落、明清审美风尚改变和关汉卿地位下降有关。在近代,《救风尘》被改编为评剧《好姐姐》,此后《救风尘》被不断改编为地方戏剧并搬上舞台表演。在现当代,《救风尘》的传播路径更为广泛,它不仅在国内被改编为《梦华录》等影视剧,还传播至海外,受到西方戏剧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