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7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83篇
管理学   1920篇
劳动科学   251篇
民族学   97篇
人才学   268篇
人口学   80篇
丛书文集   3083篇
理论方法论   604篇
综合类   5624篇
社会学   878篇
统计学   524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850篇
  2011年   950篇
  2010年   941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1132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719篇
  2005年   611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404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存款保险制度是银行体系的重要一环 ,存款保险的定价是存款保险制度中的核心问题。风险中性的二叉树定价方法和布莱克——舒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在存款保险的定价中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存款保险能否公平定价是该制度存在的前提。在激励相容下 ,如果以风险为基础对存款定价 ,这种定价将是不公平的。在以风险为基础的定价框架下 ,要达到激励相容 ,必须牺牲存款保险的公平定价。  相似文献   
22.
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分配正义观是建立在仁礼正义论基础之上的,它主要以礼义差等作为正义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3.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平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热点问题。市场经济是科学认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逻辑起点。而市场扭曲和政府错位是目前社会公平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只有当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 ,也就是政府致力于公平 ,企业专注于效率时 ,公平和效率的冲突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24.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不公平心理始终是社会心理失衡反应的一个突出方面。伴随不同时期改革在内容、领域方面的不同 ,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各群体利益格局的变化 ,不公平心理反映在指向和强度上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不公平心理的指向反映了公众对改革内容、进程的要求和愿望 ,其强度则决定了社会为政府留置的改革心理空间的大小。  相似文献   
25.
教育是“第一民生”。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即更强调教育公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一个学有所教的全民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26.
《人才瞭望》2008,(7):112-112
积极探索完善军转干部安置与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个人贡献等情况挂钩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安置军转干部。  相似文献   
27.
建安诸子后期的许多作品充满了孤独苦闷的情调 ,表现了作家心态的另一面。这种心态的形成与前期动荡生活留下的阴影、个人理想无法全部实现、曹氏兄弟之争及诸子个性有关。  相似文献   
28.
面对新闻界近几年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人们在忧虑、困惑的同时,大多从新闻道德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提出了种种方案和对策.其实,媒介道德建设只靠道德规范的完善与落实是不够的,还要靠记者个体德性的养成及在道德实践中的自觉,只有逐步实现规范和德性的双重到位,才能摆脱媒介伦理的困境.而中国传统的记者德性伦理所提倡的公平正直、责任意识、维护真实刚毅不屈、坚持真理始终不渝、独立不倚、诚实、勤勉、廉洁、纯洁等种种品德,有助于我们认识记者的德性培养在新闻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当今新闻道德规范的充实与改进,还可以为当代记者的德性修养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29.
卞凤玲 《中州学刊》2003,3(3):34-36
由于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分配关系的实质时 ,采用了一明一暗、一主一从的双重视角 ,从而使后人对他的分配理论产生诸多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劳动价值论是不是要素分配论的理论前提 ?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是否是剥削 ?要说明这两个争议性的问题 ,我们必须透视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双重视角  相似文献   
30.
雪松 《现代交际》2004,(8):40-41
北京市人才测评考试中心最近公布一项调查结果:目前在职者中有55%左右的人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当你所做的工作完全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时,那种落寞、尴尬甚至挫败感可能常常袭上心头。那么,就趁年轻,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吧。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另一扇门已经悄悄敞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