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51.
刘壎是宋元之际的一位较为重要的作家魑琶?刘壎有无尽的悲痛,但他却能超越昔日视野的狭窄,追求作品的"苍劲"、"风骨"。随时间的流逝,他的性情与文风也渐趋平稳。这种风格、情调的复杂使刘壎成为研究遗民诗风、诗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252.
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里,经常听到建丰同志(蒋经国)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然这种用人要疑的精神,最容易出现一种不信任感,一旦信任感丧失,就可能人心尽失,团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因为士只为知己者死。李世民能够在乱世之中得天下,并且开创"贞观之治",这一切与李世民的用人是密不可分的。李世民麾下的能人,大多来自于敌营,大名鼎鼎的魏征就是来自自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253.
一般认为刘遗民酷爱佛老,劝陶渊明脱离世俗,陶渊明不肯苟同,作《和刘柴桑》《酬刘柴桑》以答之.将《黄庭经》与陶诗进行比对,可以进一步佐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254.
《老友》2014,(12)
正相传乾隆十六年间,33岁的刘墉参加全国会试,一举夺魁,但还有最后一道关,乾隆皇帝要亲自主持殿试。殿试时,乾隆见一位身材矮小、胸凸背驼的考生,一瘸一拐地来到他面前,不由得一惊,问他姓名,考取第几。刘墉答道":小生姓刘名墉,字崇如,考取大清第一。"乾隆更加惊奇,对此人左看右看,越看越不顺眼,嘴上虽不好说,心里却在寻思:"若用这等面目之人为官,岂不是有损我大清形象,让天下人耻笑,我朝中大缺人才,但若不用  相似文献   
255.
金陵瞭望:刘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本刊的专访。我们了解到,刘律师您刚刚工作时做公共卫生医师,工作很出色,在1990年转行做专职律师至今,被江苏省司法厅和江苏省律师协会联合授予“江苏省十佳律师”称号,十分光荣。想请您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走上律师道路的?在律师职业生涯中,您认为医生和律师的社会角色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256.
在"三国热"的影响下,三国故事已然成为日本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华裔历史小说家陈舜臣也对三国故事情有独钟,开始从日本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立场上去审视三国历史与人物,突破了《三国演义》的固定视角和历史演义写法。在历史小说写作理念上,陈舜臣继承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传文学写法。而在三国历史观上,他颠覆了"拥刘反曹"的正统观,从多元标准出发去衡量三国历史与三国英雄。  相似文献   
257.
王国华 《社区》2013,(20):45-45
重读国学大师钱穆著《师友杂忆》,记其中学读书事,越读越感慨。上个世纪初。钱穆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其同学中有一人就是后来的刘半农:有个小他两级的师弟,就是后来的瞿秋白;有个老师,竟是文史大家吕思勉。一个不起跟的学校,走出这么多耀眼的人。一定有其独到之处。而钱穆记录的几则师生轶事,恰可体现彼时的学风。即,讲规则,有错必究;重个性,全面发展。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258.
在近代中国文学转型的大背景下,刘半农早期的翻译诗歌存在着许多误读,他将抽象的意象具体化、本土化,转换思想内涵,体现出异中求同,在传统诗学与外国诗歌的对观中寻找新的诗歌范式和资源的倾向。早期的译诗经验也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让他走过了一条从创新白话韵文到发掘本土化民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59.
孔令彬 《南都学坛》2007,27(3):47-50
《红楼梦》第6回是刘姥姥这个角色粉墨登场的开始,从而也正式拉开了小说故事的帷幕。作为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我们发现作者关于“前刘姥姥的故事”即刘姥姥的出身由来、年龄、家庭关系等的交代充满了疑惑,虽然时下许多人反对用“失误”论、“破绽”论、“纰漏”论等对作家作品进行指责,但面对这种情况的存在说是“纰漏”也未尝不是一种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260.
妈妈知道我爱读报,就给我订了一份,每周逢单数的日子都有一份报纸送来。送报的叔叔姓刘.我叫他刘叔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