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7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1084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842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862篇
理论方法论   543篇
综合类   6479篇
社会学   1424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1485篇
  2013年   893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1294篇
  2010年   1046篇
  2009年   1172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通过对联想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求通求变思维训练的分析,阐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作为阅读课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大量愉快地阅读 ,而不是取而代之读给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提供阅读资料 ,讲解背景知识 ,解答课文难点 ,最主要的是鼓励和激发学生借鉴阅读母语书籍的方法 ,进行有技巧的、积极的、愉快的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73.
根据阅读理解的理论认识,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提出了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阅读理解和篇章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随着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更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5.
本文考察自先秦到唐初的《诗经》阅读情况,认为《诗经》之文本意义有一个从阅读的文本向文本的阅读的转化,《毛诗正义》则为这种转化作了总结。先秦之时,当《诗》成为独立的阅读文本时,只具有词汇的意义;两汉的章句经学注意到《诗经》的语言形式,但是,四家诗同为阐明圣人之意,严守师法之授,故其差异,不过是阅读的“版本”不同而已;魏晋以后的《诗经》阅读,注重诗情文理,人自立说,表现出注重文本的特色;唐之《毛诗正义》受到魏晋诗学的影响,解说《诗序》、毛传、郑笺的孔疏,因注重文理而表现了一定的文本意识,披露了小序与诗辞之间的矛盾。但是这部钦定的著作,又一次使《诗经》的阅读回到“版本”阅读的底线,从而表明,《诗》只要是被作为经学的读本,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76.
虚拟企业是21世纪企业的主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1世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用户化 ,新型的企业模式———虚拟企业必将代替传统的企业模式。本文界定了虚拟企业的涵义 ,介绍了虚拟企业的产生 ,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特点 ,阐述了虚拟企业的经营方式 ,最后探讨了如何构建虚拟企业。  相似文献   
77.
78.
组织环境因素对个体创造性的影响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基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理论,研究评价、反馈和奖励对创造性的作用机制,揭示出这些人力资源激励手段通过推动或约束动机进而影响创造性。通过信息性的方式提供评价、反馈和奖励,有助于促进组织创造性机制的构建,有效激发个体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对汉、藏和蒙古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和推理能力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汉、藏、蒙古族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总体趋势上呈现不均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制约着不同民族大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0.
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焦点。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翻译不仅不忠实于原文 ,而且有许多误译 ,因而算不上翻译。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审视庞德的翻译及其误译 ,其实有些误译是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 ,这些误译体现了庞德的诗歌理想 ,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