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5篇
丛书文集   368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649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1.
宋朝文书传递制度的变化、优渥文人的政策以及宋人的政治热情,加之古文运动对文风的矫枉过正,使得北宋公文呈现强烈的说理议论色彩,具体显现在引经、举史、录事等方面。过于偏重说理议论的文风,背离了公文写作的本质,对公文效力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文运动的成就。  相似文献   
212.
石公弼在北宋大观年间官任御史中丞,连上章弹劾权奸蔡京,终使蔡京罢相出居杭州.后蔡京再相,罗致 其罪,谪居台州.其生平事迹载<宋史>和<东都事略>,然两书皆不载其生卒年.根据发现的新资料,确切地考证出石公弼生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卒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享年55岁.  相似文献   
213.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山水画家和一批具有丰碑式的山水画作品,在山水画表现技法和理论认识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214.
"庆历同年党"事件是宋仁宗庆历初的宰相吕夷简为排击政敌宋庠等人而精心策划的一起"莫须有"的朋党事件.吕夷简利用了宋庠等人密切的同年关系及仁宗对朋党行为的忌讳心理,将宋庠与几位同年的私交关系指为朋比结党,从而以同年结党的名义将他们逐出朝廷.  相似文献   
215.
北宋时期是《战国策》流传史上的关键时期,有赖曾鞏的整理,《战国策》才得以“完篇”流传至今。本文考证认为曾鞏云经他整理后“三十三篇复完”,实仅指无整卷秩失,字句段落乃至整章佚失仍不在少数;曾鞏校此书的时间为嘉祐六年至嘉祐八年;此后,有李格非、王觉、孙朴等续校《战国策》;孙朴校本是北宋传本中的最佳本。  相似文献   
216.
北宋审刑院与宰相的司法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朝审刑院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司法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其设立原因和机构性质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审刑院设立的目的是分割中书司法职能,限制宰相权力。本文通过对大量宋代基本文献梳理解析而得出的结论是①审刑院设立于淳化二年,设立目的是“慎刑”;②审刑院并非分中书刑房而设,北宋中央司法审判程序中并未排除宰相机构;③北宋宰相权力得到皇帝和群臣的支持,并未因审刑院的设立而遭到削弱。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各级行政长官兼理司法是中国古代司法体制一脉相承的基本特点,宰相兼理司法的历史链条在北宋时期并未中断,审刑院分割相权说不过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17.
北宋“翰林图画院”是皇家御用画院,这种“御用”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绘画有着自身的创作特性,这在题材上,表现为“院画题材的确定性”和“合乎赵宋统治阶级政教需要的特性”。在画风上,则表现为“院画创作讲究对传统画风的继承和对画院本身所确立的‘体制’画风的师承”以及“院画的创作要合乎皇室宫廷的审美趣味”。上述创作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泯灭了院画家的创作个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尤其是在北宋徽宗朝,院画家“竭尽精力,以副上意”,就等于是在探索和完善着新的院画“体制”--“宣和体”画风。  相似文献   
218.
走向中兴:南宋绍兴诗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瑶 《浙江学刊》2008,(2):92-100
南宋中兴诗歌之前的绍兴时期,被认为是诗歌发展的低谷,本文提出,绍兴诗歌实为中兴之序曲.此期诗人充分认识到北宋末年江西诗歌雕章镂句、瘦硬艰涩、不问世事的弊病,在"靖康之难"的时代变动中重新全面发扬杜甫诗歌的意义,同时在继承元祐诗学精神的基础上倡导新的审美追求,形成具有新变特征的活泼明快、平淡醇厚的诗风,从而为笔意流转、意境宏深而又充满现实关怀的中兴诗歌的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19.
诗社在北宋开始发展,它是文人群体的一种新型集会形态。诗社因宋代的文教政策和科举制度以及社会分工发展的背景而形成规模。北宋诗社有两种情况,但未截然区分。从文人集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北宋诗社的发展体现了文人集会活动内容日益向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集中的趋势;并显示出北宋文人集会重心日益下移、文学发展的主导力量从中央分散到地方的趋向。  相似文献   
220.
自从秦设郡县以管理地方 ,封建地方行政体制得到不断的完备。宋代转动使路的设置是这个完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它是元代行省制度的前身。转动使为转运使路的长官 ,由于官制改易 ,事务繁简不同 ,政局变化及战争等原因 ,在北宋的设置情况比较复杂 ,常见的有转运使、都转运使、权及权发遣转运使、随军转运使等。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 ,转运使的品秩要求、员额配置、基本职能等情况有很大变化。反映了转运使制度在北宋逐渐完备的过程 ,以及以后行省制度初露端倪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