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5篇
丛书文集   368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649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21.
走向中兴:南宋绍兴诗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瑶 《浙江学刊》2008,(2):92-100
南宋中兴诗歌之前的绍兴时期,被认为是诗歌发展的低谷,本文提出,绍兴诗歌实为中兴之序曲.此期诗人充分认识到北宋末年江西诗歌雕章镂句、瘦硬艰涩、不问世事的弊病,在"靖康之难"的时代变动中重新全面发扬杜甫诗歌的意义,同时在继承元祐诗学精神的基础上倡导新的审美追求,形成具有新变特征的活泼明快、平淡醇厚的诗风,从而为笔意流转、意境宏深而又充满现实关怀的中兴诗歌的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22.
诗社在北宋开始发展,它是文人群体的一种新型集会形态。诗社因宋代的文教政策和科举制度以及社会分工发展的背景而形成规模。北宋诗社有两种情况,但未截然区分。从文人集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北宋诗社的发展体现了文人集会活动内容日益向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集中的趋势;并显示出北宋文人集会重心日益下移、文学发展的主导力量从中央分散到地方的趋向。  相似文献   
223.
自从秦设郡县以管理地方 ,封建地方行政体制得到不断的完备。宋代转动使路的设置是这个完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它是元代行省制度的前身。转动使为转运使路的长官 ,由于官制改易 ,事务繁简不同 ,政局变化及战争等原因 ,在北宋的设置情况比较复杂 ,常见的有转运使、都转运使、权及权发遣转运使、随军转运使等。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 ,转运使的品秩要求、员额配置、基本职能等情况有很大变化。反映了转运使制度在北宋逐渐完备的过程 ,以及以后行省制度初露端倪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224.
唐代与北宋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边塞诗代表着唐人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宋代也有边塞诗 ,但其风格与唐代迥然不同。就唐和北宋两代的边塞诗从内容、风格上加以比较 ,并就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25.
两京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与北宋大臣的致仕卒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诸多大臣皆有任职东京开封、西京洛阳的经历 ,熟悉、习惯两京生活 ;物质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两京地区 ,最宜于文士出身的官员居住 ;宋廷重儒右文 ,文臣经济优裕 ,在两京添置园宅以备退居 ;就近关注国事 ,亦见系心朝政的情怀。由于退老而定居两京一带 ,故不少大臣卒葬于此 ,并未归葬故乡。洛阳为九朝故都 ,北邙山上有历代王侯公卿的陵墓。这一带土质亦宜于安葬。巩县为北宋皇陵所在地 ,大臣死后陪葬是莫大荣幸。就恋恋君父而言 ,卒葬两京一带属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26.
早在17.5万年前黑龙江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民族可分为东部的肃慎、中部的秽貊和西部的东胡三大族系,他们对开发建设古代黑龙江地区及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金灭北宋是中华民族内部事务,作为腐朽王朝的北宋是应该灭亡.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抗击沙俄,巩固东北边疆是有功绩的,但对黑龙江地区的封禁,使黑龙江地区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27.
清末以来,我国学制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每一次学制变迁,都是在特定背景之下进行的,且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对清末以我国学制的变迁过程进行叙述、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8.
北宋御边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政府的御边政策有一定的阶段性 ,北宋初期重北边轻西鄙 ,到中期防御重心从北边移到西北 ,自熙宁变法后 ,又以攻为守兼制西夏。这种政策的不断变化与调整 ,主要受北宋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也与周边邻国辽、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有密切关系。它是北宋、辽、西夏、吐蕃等势力相互消长和制衡的产物 ,也是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另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29.
东汉末年 ,中原士民为避兵燹 ,开始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南迁。孙吴统治的扬州、刘表经营的荆州及远僻岭南的交州 ,较之战乱不已的中原尚处于相对安宁的状态 ,因此成为中原士民南迁过程中重要的栖止地。大量中原士民的南迁 ,对江南地区政区的建置、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成分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探讨客家的源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0.
北宋文人聚会时对诗歌进行的批评鉴赏是一种对话体文艺批评,它已经注意到读者阐释和接受对于作品的重要性.集会诗歌批评较多涉及以下范畴:(1)本朝文学发展局面.(2)批评、总结前朝诗歌.(3)将去俗崇雅作为一个普遍的诗美原则加以提倡和阐释.四、北宋中后期,批评重心转向具体的作诗技巧.北宋文人群体间的批评对话显示他们对诗歌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和细致,并且始终伴随着对建立宋诗典型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